小积分绘就大都市乡村治理“新样本”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乡村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如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近年来,乡村治理积分制在沪郊乡村的成功实践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各涉农区因地制宜,聚焦治理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积分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积分制工作经验。本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进乡村,看上海如何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用“绣花功夫”绘就超大城市乡村治理“新样本”。


“在去年台风后,不少房屋受损。我们村里两户原本‘不对付’的村民,在积分制的激励引导下,两家人摒弃前嫌,有商有量地将损毁房屋进行了修缮,两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青浦区白鹤镇曙光村村民衣金昌感慨道,自从村里推行积分制,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在白鹤镇推广积分制过程中,这样的正面反馈并不少见。

白鹤镇是农业大镇,背靠长三角、面向大虹桥、地处“青浦北大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发展环境,呈现出新老社区交织、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结构复杂等新情况新特点,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激发村民自治热情,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如果说运用积分制助推村级自治、激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是白鹤镇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举措之一,那么吸引和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运用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治理,探索“积分+金融”乡村治理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金融赋能、乡村善治的新路径,则是该镇在“共性”模式基础上创造的“个性”案例。

“比学赶超”

助推村民自治焕发活力

“我把宅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好,自己过得舒坦,还能获积分兑换物品,以后更得多用心把卫生搞好点。”衣金昌表示,身边的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的热情都很高。

“积分制这个办法好,可以督促大家的日常行为,让我们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都支持的,谁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再说还可以用积分来兑换生活物品,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想争取到‘年度乡村治理示范户’门牌呢。”

从日常生活需要的香皂、抽纸、牙膏,到灶台上必需的大米、食用油,曙光村在兑换奖品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奖赏。


作为白鹤镇首个试点积分制的村庄,早在2023年底,曙光村在征求了村民们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曙光村乡村治理积分制运行细则》,以宅为单位、以家庭为积分主体,围绕村规民约落实、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社会综治等方面,设置了100分基础分,以及加分项、一票否决项等细则,在全村推行实施了积分制管理。

曙光村不仅合理设置了积分内容和评定标准,还采取“一日一记录、双月一审核”的工作方法,每季度将每户村民的积分情况公示在村务公开栏中,接受全体村民的查询、监督。

“我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积分评定管理小组,成员由老党员、村民代表、外口协管员、包队干部组成,并以‘客堂间’每周召开活动为契机,收集村民反馈意见,鼓励村民相互监督。”曙光村党总支书记凌永元介绍道。

“其实奖品是什么还真不是最重要的,大家乡里乡亲的,人家做得好领到了奖品,那我们可不能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村民间“比学赶超”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家家户户都铆足劲力争高分,无形中激活了村民自治自律遵守村规民约的内生动力。

积分兑换的不仅是奖品,更是乡村“旧貌”换“新颜”,是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曙光村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下,白鹤镇其他各村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方案”,制定出各具特色的“37+X”加减赋分项目清单,其中“37”指以村民议事、平安建设、文明新风、人居环境、加分项五类必评项目为基础具体细化的37项加减分项目,“X”则为各村根据不同村情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因地制宜设置的特色积分项目。此外,各村也设置了不同的积分和物品兑换规则,由镇村两级投入专项资金购买大米、食用油等积分兑换奖品。

白鹤镇党委副书记梁丽君表示,积分兑换实物的奖励仅仅是积分制推广过程中的手段之一,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前期奖励,以疏代堵,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村民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形成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的良性循环。

“积分+金融”

探索制度多元化实践

蛇年春节前的一天,白鹤镇杜村村村委会的活动室里聚集了不少村民。在现场手工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先了解了剪纸的来源、文化内涵、制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随后,每人一把剪刀,开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我要剪一个大大的‘福’字贴在大门上,寓意迎春接福,新的一年福到,好运到……”村民王阿姨素来手巧,只见她将红纸在手中翻转,剪刀在纸间穿梭,一张普通的红纸几经折叠、剪裁,瞬间变换为一幅精美的“福”字吉祥图案。

“我们定期会在‘心家园’服务站组织村民参加沪剧演出、反诈宣传、新春剪纸、中医问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上海农商银行青浦支行副行长孙许杰介绍,一些有人数限制的活动会优先筛选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前来参加。

据了解,“心家园”服务站是上海农商银行专门为基层社区打造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由银行的“乡村治理志愿者”定期策划、组织,为白鹤镇村民提供一系列文化、教育、健康服务活动,充实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引导村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激发村民参与其中的内生动力,是摆在基层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白鹤镇积极探索积分制服务的更多衍生意义,与在郊区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上海农商银行合作,将村民文明行为、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日常积极行动与金融信用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积分+金融”乡村治理新模式。

村民们除了定期参加“心家园”服务站活动,还能将平时“攒”下来的积分兑换上海农商银行为白鹤镇村民特别设置的积分商城内的商品,积分排名靠前的村民还能享受理财收益率提升、存款利率提升等金融服务。

“我们农商行将白鹤镇积分制与银行积分、经营、信用等金融服务多元结合,拓宽积分的兑换范围、扩大积分的使用功能、创新积分的使用方式。”上海农商银行总行普惠部副总经理蒋光海表示,这一系列的合作,也是为了让银行成为村民与金融服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给老百姓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


此外,白鹤镇还与上海农商银行合作搭建“积分+金融”镇级乡村治理积分管理系统,将原本纸质化记录的积分制工作转化为线上操作,将各行政村可于系统内进行积分评定、积分排名、积分核销兑换奖励等全流程的透明化操作,实现“一户一档”的精细化管理,周期评分结束系统将自动进行积分统计并生成积分表彰榜。

“在前期将村民信息按户登记的基础上,将原本纸质化记录的积分制工作转化为线上操作,随时可以查看积分、调整积分,一目了然,方便多了。”白鹤镇曙光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边现场演示在试用阶段的白鹤镇乡村治理积分管理系统,一边由衷地感叹,试用这个系统至今,感到日常工作更加便捷了。

“老大难”遇上积分制

“积分+”溢出效益

沿着川流不息的白石公路,在上海与江苏昆山的交界处,有个刚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的小村庄——白鹤镇江南村。江南村村如其名,村内阡陌交通,河道纵横,村民临水而居,枕水而筑,处处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村落风貌。

“扫扫马路、捡捡垃圾就能有积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村里新建的沿河健身步道也一直保持得非常干净,天气好的时候我经常散步锻炼,生活越来越舒服了。”村民李大婶开心地说道。


“积分制推行以来,村民从乡村治理的‘局外人’变成了‘当家人’,村民们更加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创建美丽乡村工作也就开展得更快更好。”江南村党总支书记胡军表示,江南村将持续推进积分制管理,将村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无法回避的是,受农村重敛厚葬传统习俗和入土为安思想的影响,乡村“散埋乱葬”这个“老大难”问题成为乡村风貌建设的“拦路虎”。

“‘散埋乱葬’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村规、风俗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处理起来还是比较棘手的。”鹤联村党总支书记俞卫星介绍,白鹤镇鹤联村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将清理“散埋乱葬”作为突破口,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惩手段,通过生产队长分层管理,把殡葬改革工作落实到家家户户。不久前,村里还一次性完成了40个散坟的就地深埋,清理“散埋乱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村级管理的顺畅运行,离不开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紧密无间的协作。唯有村干部振臂一呼,村民即刻响应,积极配合各项工作,村级管理的脉络方能畅通无阻。实践证明,“小积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积分+”溢出效应。

文:许怡彬

摄:王金秀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