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明浩,今年46岁,初中毕业后就在镇上打工,没有继续读书。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经济一般,房价不算高,但普通人买房依旧不容易。
我结婚得早,23岁时娶了妻子刘芳,婚后生了一个女儿。
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孩子出生后,生活更加拮据。
我在县城里做水电维修的工作,收入不高,但胜在稳定。
妻子在超市做收银员,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能勉强维持。
12年前,我咬牙在县城里买了一套小房子,首付是我和妻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贷款则是我自己在扛。房子买了没多久,父亲突然去世,母亲独自留在老家,身体也一天天变差。
作为长子,我没办法让她一个人待在农村,便接她来县城住,安排她在我的房子里。
我还有一个弟弟,比我小8岁,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父母坚持让我辍学打工,供弟弟上学。
后来他也没考上大学,早早出去打工,几年后结婚生子。
弟弟一家一直住在农村,母亲对他格外偏爱,觉得他是家里的“独苗”,什么都想着他。我买房的时候,她没有拿一分钱,却理所当然地住进来,甚至觉得我应该让弟弟一家也搬过来。
我没有同意,弟弟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偶尔回来看看。母亲在这里住了12年,房子里的家具电器她都做主换了几次,甚至连房产证在哪里,她都比我清楚。
可如今,她竟然开口要我把房子过户给弟弟,理由是——弟弟的儿子要结婚,需要一套房。
母亲是在三个月前被查出胃癌的。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但母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一般,手术风险不小。她自己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保守治疗。
她生病后,我和妻子轮流照顾她,跑医院、买药、做饭、喂水,几乎把能做的都做了。
可弟弟呢?
他在老家,带着妻儿偶尔过来看看,买点水果,坐不到两个小时就走了。母亲却依旧护着他,说他工作忙,家里孩子小,没时间来照顾她。
我不想计较,毕竟是母亲,孝顺是本分。可她的那句话,还是让我心寒了。
那天,母亲坐在病床上,语气平静地对我说:“明浩啊,你侄子明年就要结婚了,彩礼钱弟弟已经准备好了,但女方家里要一套房,不然婚事黄了。你这房子,过户给你弟弟吧,反正你有手有脚,还能再买。”
我当时愣住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房子是我自己辛辛苦苦买的,贷款我还了十年,母亲住了12年,如今却要给弟弟?
我忍着怒火,问她:“妈,这房子是我的,为什么要给弟弟?”
母亲皱了皱眉头,语气理所当然:“你是当哥的,弟弟条件不好,你帮衬他一点怎么了?再说了,你这房子我也住了这么多年,算起来,早就是赵家的房子了,给谁还不是一样?”
我心里一阵发冷。
“那您住了12年,弟弟照顾您几天了?医院的费用是谁出的?饭是谁做的?您生病这段时间,又是谁在伺候您?”
母亲脸色一沉,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我是你妈,你照顾我是应该的!你弟弟是家里的独苗,他的压力比你大得多,你怎么就不能为他想想?再说了,家里人住在一起,房子是谁的有什么关系?你这都四十多了,还计较这些?”
我苦笑了一下:“妈,您是觉得我就该无条件付出,是吗?”
母亲没说话,只是别过头去,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之后的几天,她一直不跟我说话,甚至连饭都不愿意吃。弟弟知道后,专门从老家赶来劝我:“哥,妈都生病了,她就这点心愿,你就答应了吧。”
我看着他,心里一阵悲凉:“你知不知道她的治疗费是谁出的?你知不知道她住院时是谁在照顾她?你知不知道她病了这么久,你来看过几次?你凭什么让我把房子给你?”
弟弟有点不自然,但还是硬着头皮说:“我是家里的儿子,我妈的房子,给我不是很正常吗?”
“那你妈生病,为什么不是你照顾?”
弟弟哑口无言,最后甩下一句:“随你吧,反正妈的心愿你要是不满足,以后别后悔。”
母亲病情恶化得很快,我依旧在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但她对我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
母亲最终还是走了。
她临终前,拉着弟弟的手,眼神里满是不舍,对我却连一句话都懒得说。
她的葬礼,我一手操持,弟弟只是在旁边象征性地帮忙。亲戚们都说我孝顺,可我心里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母亲走后,弟弟再次提起房子的事。我没有再犹豫,直接拒绝了他。
“房子是我的,谁也别想拿走。”
弟弟骂我冷血无情,甚至扬言要跟我断绝兄弟关系。可我已经不在乎了。
这么多年,我做了一个儿子该做的一切,母亲却始终站在弟弟那边。或许,在她心里,我只是个可以依靠的工具,而不是儿子。
房子,我不会给谁,也不会再为了所谓的“亲情”去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