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马兵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助力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交由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记者日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获悉,教育部等部门深入了解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背景和要求,推动将代表的有关意见建议吸纳写入政策文件,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代表建议搭建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框架
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沃土和主阵地。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配套分厂精密车间党支部书记、马恒昌小组组长马兵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助力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马兵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资源,搭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重视培养更多制造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推动职业学校调整不适应的专业,免除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
此项建议由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教育部等部门深入了解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背景和要求,把办理代表建议作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同推进本部门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22个省份建设34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围绕“搭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意见,统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结合代表建议,教育部统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布局“一体两翼”。稳步推进“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落实省级政府领导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2024年3月教育部召开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省份座谈会,了解天津、山东、广西、新疆等试点省份工作进展、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各试点省份分享经验做法。有序布局“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3月召开第1次部长专题办公会研究部署“两翼”工作。
据悉,我国已有22个省份的26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建设34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024年10月《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印发,指导联合体提高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度。支持中国中车集团牵头组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铝业集团牵头组建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适配度。
下一步,教育部将以“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引领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合作”,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通”,引导校企联合培养产业急需人才、解决行业企业实际生产问题。
我国已明确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相关学生免除学费
教育部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编制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完善差异化生均拨款机制,面向技能人才紧缺度高、人才培养成本高的制造业相关专业予以倾斜支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支持,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下一步,将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推进教学关键要素改革,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推动人才培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能力提升的彻底转变。
此外,教育部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起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民族地区学校就读学生、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其他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中职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约70%学生在县市就近就业。”教育部有关司室负责人介绍,中等职业教育为广大青年提供了职场成功、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部将积极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和省级统筹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