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近日,全国人大举行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新闻吹风会,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何光华接受了媒体采访。

“这条建议的由来,起源于在履职调研期间,不少新能源私家车主和运载商用车主提到充电换电难、旅程焦虑的问题。”

何光华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成为了老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在各级人大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专题走访调研了江苏、上海、浙江、深圳等地十余个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并与车企、运营商及用户多次沟通交流。

“通过调研发现,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现象:在城市中,部分核心区域充电桩过剩,部分区域常常被非电动车辆占用,利用率不高;在老旧小区、城郊的覆盖率不足;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节假日桩位不足排长队现象。针对新能源货运车辆,当前不少运载车辆由于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电动汽车也在快速增长,其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和数量跟不上发展形势。此外,公共充换电设施投资回报不足,车网双向充放电互动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海量的车辆电池储能尚没有释放效能。”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针对上述问题,何光华提出从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居民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力度、加大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等方面出发,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充电焦虑”发出民声,汇集民智。

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何光华说,“国家能源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针对我在建议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多次进行电话沟通交流,并详细的开展逐条回复,详述目前的政策推动情况和下阶段推进方向和政策措施。”

她谈到,由于协同部门多,涉及规划、政策、标准等多个领域,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深切感受到受理部委在推动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上的高效与精准,条条有回应,事事有反馈。

国家能源局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举措。

何光华介绍,在完善工作协同机制方面,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指南》,以居住区、办公区和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指导各地分层级、分场景确定充电设施发展策略、建设规模和重点任务,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在居民个人充电桩建设方面,国家能源局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将充电设施纳入改造项目,在各地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在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应用方面,国家能源局联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新能源汽车和电网互动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组织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申报。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换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同比上升49.1%;桩车增量比为1:2.7,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到98%。

“我平时生活工作的地方在江苏无锡,据了解,江苏全域在节假日配置了移动充电装置,来缓解平时充电桩闲置而节假日不足的问题,充电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拉动产业链消费的同时,为绿色出行提供了坚强的配套保障。”何光华说。

何光华提到,“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的回复内容详实,针对解决措施也给出了明确思路与规划。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决心和行动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