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贵州省安顺经开区以“祥蛇献瑞 魅力经开”为主题,掀起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民俗狂欢。从苗寨花山下的歌舞飞扬,到拔河赛场的呐喊震天;从博物馆里的非遗探秘,到元宵社区的灯火璀璨,这场持续半个月的文化盛宴,不仅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年味”,更让传统文化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跳花活动。吴忠贤摄
苗岭笙歌:跳花节里的千年传承
正月的安顺经开区,苗族跳花节率先点燃节日热情。西门跳花、杨鲁跳花两大传统会场人头攒动,而正月初九三合苗寨的“金蛇舞新春·和美三合年”活动更将气氛推向高潮。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与八方来客围聚“花树”,芦笙悠扬、舞步翩跹,古老歌谣在山间回荡。
“四个花山轮流跳,每个跳三天,这是老祖宗刻在苗家人骨子里的仪式感。”表演者王恩先一边整理银饰一边感慨,“每个寨子都有专属节目,年轻人现在也抢着学,怕断了根。”
拔河现场正在呐喊的啦啦队。杨曦摄
“牛蹄杯”拔河赛:5万元+一头牛的乡土狂欢
若说跳花节是传统的诗意,第二届“牛蹄杯”村居拔河大赛则上演了热血的篇章。60支队伍从正月初八鏖战至元宵,赛场边锣鼓震天、国旗翻飞,村民举着自制喇叭嘶吼助威。百灵腾飞代表队最终拔得头筹,赢走5万元奖金和一头壮硕黄牛,亚军季军则分别将生猪、山羊“牵回家”。
“奖品接地气,拼的是村集体的面子!”石塔村队员抹着汗笑道。这场“土味”赛事,用最朴素的仪式感,将团结拼搏的乡土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博物馆里寻年味:非遗遇上“新春节”
当春节首度以“人类非遗”身份亮相,安顺市博物馆成了文化打卡地。蜡染馆内,蓝白交织的古老纹样讲述苗家故事;历史陈列展中,明代屯堡文化静静流淌。孩子们举着“寻宝地图”穿梭展厅,在“春意童画”绘画展上用稚嫩笔触勾勒年兽与祥蛇。
“今年春节意义特殊,带孩子来触摸文化DNA。”市民肖永涛带着儿子驻足蜡染展台。博物馆策展人透露,春节期间的游客量同比翻倍,“非遗热”正从展柜走向生活。
春节期间,游客参观安顺市博物馆。胡典摄
元宵压轴:地戏闹出“新社区”
正月十五,春雷社区与星光社区以“双响炮”收官春节。春雷社区的走秀、诗朗诵展现居民新风貌;星光社区“祥蛇迎春闹元宵”活动中,地戏艺人的古老唱腔与年轻人的街舞同台碰撞。台下,老人教孩子扎蛇形灯笼,糯米香从汤圆摊飘散开来——传统与潮流在此刻和解。
“以前觉得地戏‘土’,现在发现它唱的都是咱老百姓的故事。”“00后”志愿者小李举着手机直播,弹幕里刷满“文化自信”。
一场拔河赛,牵起的是邻里同心绳;一次跳花节,舞动的是族群千年魂。当“5万元+一头牛”的奖品登上热搜,当博物馆寻宝队伍排到街角,安顺经开区用最“潮”的方式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标本,而是沸腾在乡土里的生活。祥蛇献瑞的不仅是年景,更是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图/文 安顺经开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