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被实行后饱受争议,提出这项政策的专家董郁玉,2024年已经因为违法犯罪活动,获7年有期徒刑,如今“一号文件”内容被公布,还重点提到了秸秆焚烧要结束“一刀切”的问题。

秸秆焚烧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如何处理秸秆对农民比较有利呢?





秸秆焚烧引争议

2023年,网络上流传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拿着检讨书站在那里。

而检讨书上面的内容显示,他因为没有按照禁止焚烧秸秆的要求来办,焚烧秸秆的时候还被工作人员发现。

老人被批评教育后,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接受处罚的同时,永远不再焚烧秸秆。



照片上老人的面容被贴心地打上马赛克,但他苍老的手、瘦削的身躯,一把年纪仍拿着检讨书公开检讨的行为,迅速引起网友们的关注。

事情的后续发展大快人心,老人和自己的家人得到一定的安慰,但禁止焚烧秸秆这条规定,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1999年,我国提出秸秆焚烧政策,有关专家没少对这项政策做出解释,好让普通人理解这项政策的合理性。



比如秸秆焚烧释放出来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也有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身体不适。

还有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又黑又浓重,可能影响交通,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影响到航班飞行的安全。

有的专家还解释,焚烧秸秆的温度过高,可能带来腐殖质破坏土壤生态平衡等,总之就是焚烧秸秆危害多,不建议农民焚烧秸秆。



但农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秸秆的处理方式比较有限,除了部分作物的秸秆可以被拿来喂牲畜之外,剩下的秸秆无非就是拿来烧火或者被扔掉。

对秸秆性质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秸秆烧起来不光烟雾大,带来的热量还远不如柴火多。



再加上这些年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有条件的农户把秸秆当柴火烧的少之又少。

可多余的秸秆如果不及时处理,被堆积在河道等位置逐渐腐烂发臭,对环境也没有什么好处,如今我国的秸秆焚烧新政策,就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秸秆焚烧不“一刀切”

2月23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书秦,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解读,着重提到了农民比较关心的秸秆焚烧问题。

简言之就是一句话,加强秸秆总也利用,改变“一刀切”禁烧的情况,而相关文件被公布出来的背后,也藏着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2024年,我国多名代表、委员就提出,我国不适合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因为秸秆焚烧,和抑制病虫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研究人员还专门做过相关研究,发现东北寒地水稻秸秆没有焚烧,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案,这么做带来的病虫害问题是比较明显的。

因为秸秆还田遭遇病虫害问题的,还不只有东北这一块地区,我国不少地区采取秸秆还田的方案后,病虫害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不少地区的农民采用秸秆还田方案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在跟踪研究,发现秸秆还田方案并不是那么地完美无缺。



浙江省的研究人员还专门做过实验,发现焚烧秸秆的话,可以防控水稻白叶枯病,还能遏制某种耐药治病菌的形成,好处是比较明显的。

于是2024年全国两会,我国的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就有人提出放开秸秆焚烧政策,让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的方案,和今年一号文件的个别观点不谋而合。



金书秦解读一号文件的同时,还提到了农民比较在意的秸秆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比如部分秸秆可以制作成饲料,投喂给牲畜,还有部分秸秆,可以有序地进行焚烧。

而秸秆该如何焚烧的问题,这些年工作人员研究得也不少,尤其是2024年。



秸秆烧与不烧的争议

考虑到秸秆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有工作人员建议,尽量将秸秆晾干后再焚烧,这样产生的空气污染也会少一些。

还有秸秆焚烧要注意挑选合适的场地,一定程度上减轻火灾隐患等,因为秸秆焚烧确实带来过相关问题。

比如今年初有官方媒体报道,湖北孝感一位女子,养殖的5000多只鹅苗全部被烧死。



她这次损失高达40多万元的背后,和附近村民焚烧秸秆有很大关系,她报案的时候,刚好遇上村里各种条件有限。

再加上女子是外地人,本来想要找个村里人作证,可村里人都不愿意作证得罪本村人,她连鹅苗带设备的损失很难得到补偿。

于是工作人员就建议,在焚烧秸秆前,了解焚烧秸秆所在地的风向等条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而曾经建议焚烧秸秆的专家董郁玉,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还是比较有限的。

像很多农民都能够了解的,焚烧秸秆能烧死病虫害和杂草种子等,为新的农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如果不焚烧秸秆的话,后续农民为了处理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还要用到化肥等产品,势必带来一定的污染。



2024年,董郁玉已经因为间谍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媒体报道他的消息时,也提到过相关内容。

提到董郁玉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有点陌生,但他是1987年毕业于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还是法学硕士,毕业后在我国新闻单位还工作过比较长的时间。

他还是资深媒体评论人,曾担任《光明日报》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的职务,在国内新闻界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董郁玉的牢狱之灾,和提出焚烧秸秆的建议没有直接关系,可他的遭遇也像外界传出一个良好的讯息,那就是每个做错事情的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一些工作方案的同时,也可以用实践来检验这个方案的正确性,让自己的工作是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