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新学期的首个周末,我院特别策划“艺术疗愈”主题活动,邀请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近40名师生走进博物馆,通过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与艺术疗愈实践,开启一场无障碍文化疗愈之旅。

活动全程以“无障碍”理念贯穿始终。展厅参观环节,通过语音讲解、手语接力与动态影像等形式,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文物承载的历史温度。随后的国宝档案小课堂中,讲解老师和手语老师完美协作,为同学们讲述馆藏精品文物,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师的指尖绽放。



互动环节中,“肢体传声筒”游戏以团队协作打破沟通壁垒,同学们通过肢体语言与创意表达传递文物关键词,无声的对话里流淌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非遗漆扇制作则成为情绪表达的窗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以天然大漆为媒,在扇面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漆液的流动性与色彩层叠的偶然性,恰似对“不完美即独特”的生命隐喻。学校曹老师感慨:“这些孩子平时羞于表达,但漆扇上的每一笔都是他们内心的风景。”


随后的XR沉浸式展览体验将活动推向高潮。戴上虚拟设备,同学们“穿越”至不同场景。「永远的盛唐」带你回到古都洛阳,俯瞰盛唐锦绣山河;深入龙门石窟,感受礼佛圣殿。「一千零一夜」化身异域主角,进入阿拉丁神灯的魔幻世界,与四十大盗斗智斗勇。「爱丽丝梦游仙境」穿越时空隧道,与疯帽匠、红皇后共赴盛大的茶会,找回每个人心中的童话仙境。


活动最后,安徽博物院为同学们送上了馆藏精美文创礼品,并为该校图书馆捐赠了100余册精品文物书籍。这场跨越障碍的艺术对话虽已落幕,但文化带来的治愈力量仍在延续。未来,安徽博物院将持续深化无障碍服务体系建设,推出更加多元的艺术疗愈项目,让更多特殊群体在历史长河中触摸文明温度,在艺术创作中听见花开的声音。


“ 留言互动 ”

您心中的“博物馆疗愈力”是怎样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温暖故事→

供稿:朱娟娟

视频:张华玮(实习生)、吕婷婷

编辑:张梅

审核:张鹏

终审:卞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