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本文手机打的,所以分段会比较快,比较多,配图也少,望见谅。
美国的洲际用兵能力,现在的我们达到几成能力了?这个话题其实是前天文章的延伸思考。
洲际用兵能力,其实区别于国上土周边用兵能力,国土周边中等距离的用兵能力。
再往上则是星球用兵能力和星际用兵能力。
月球,土星,木星等太阳系内调动部队的能力是星球用兵,跨太阳系的调动能力则是星际用兵能力。
星际大航海时代其实已经到来了,所以赤剑在这里提前聊星际和星球的用兵能力其实不算太超前,毕竟未来可能二十,五十年内大伙应该能看到雏形。
太空的军事化,其实已经成为各国的一点热点。
太空军,航行器及星球探测车的核能化大家未来5年左右应该能在新闻报道看到,所以赤剑上面提到的“超纲”的东西其实离大家并不遥远。
美国军力能傲世全球,做蓝星安全规则的制定者,安全秩序的维护者其实得益于其霸道的洲际用兵能力。
美洲到欧洲(比如一二战)美洲到亚洲(比如越南,朝鲜,阿富汗,伊拉克)美洲到非洲的远程用兵能力其实得益于美国目前独具的“软硬件”能力。
美国的软件优势指的是众多的海外盟友,海外基地,他们这些海外盟友及海外基地还处于“多点成面”“互为犄角”“互为补充”的局面。
比如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布局,后面有第二岛链第三岛链的基地布局,兵力前送成成递进,梯次防御的情况。
韩国,日本,某岛形成个第一岛链能互相支援互相补充的小三角,关岛的基地群又能和美国在南海的基地群及某岛形成三角支撑布局。
而除美国外,其他包括中俄在内的国家,在本国之外的盟友或者海外基地其实都没有形成“多点成面”“互为犄角”“互相补充”的局面。
比如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其实就是孤子,虽然俄罗斯希望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发挥以点带面控制全局的优势,但在实际的军事应用中,这点支撑点带来的军事存在,不足以军事威慑周围的不安定,不安全因素。
而硬件优势则来自于装备层面,大型运输机的有无,及其数量,一定程度决定了远程洲际用兵能力的上限。
这点俄罗斯和我们,则处于相对美国靠后的位置,美国庞大的运输机队,加油机群注定了美国可以在更远的距离,把更多的人员和装备运抵战区。
以下为Dsspseek解答的中美俄军用远程运输机和可能部分用于军事用途的远程客机数据对比。
数据不一定对,发出来,仅给大家做个大概的参考。
上面的洲际用兵能力,把波音747,A330等大型民用运输机都考虑进去了。
但洲际用兵能力,除了空军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海军赋能的。
而美国除了NO1的海军力量外,其实常年在大洋上“飘”的预置舰队也能为美国的洲际运兵能力赋能。
可以简单的陈诉,在海军运输向带来的洲际用兵能力,目前美国最强,中国次之,俄罗斯在这块最弱。
同样也是Dsspseek提供的数据解答,数据不一定对,发出来,仅给大家做个大概的参考。
赤剑个人感觉Dsspseek提供的问答功能还是比较严谨的,比以前踢馆这个屁股歪,带立场的军事号强太多了。
而谈论海空军给予洲际用兵能力的加成不同,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空运速度快,但总体赋能量较海军小,通常以天及小时做赋能单位。
而海运速度慢,但运量大,所以洲际用兵的赋能能力要以月为单位才能有所体现,通常以半月,一月等为国家的洲际用兵能力赋能。
俄乌冲突,由于就发生在俄罗斯周边,所以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所提供的短时出动十多,二十万大军的能力其实是不能算俄罗斯真实的洲际用兵能力的。
而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远隔重洋,举全国之力整出的2万人规模的海军特混舰队,其实就有效的表达了80年代初期,英国军力还没衰落前,所能提供的最大海洋洲际用兵能力。
换句话来说,如果机缘巧合,阿根廷摧毁或者严重重创了英国的特混舰队,80年代初期的英国还想组织如此规模的海空力量远征,起码以年做单位。
不论是一年还是半年。
80年代的英国,最大的洲际用兵能力就是2~3万人的规模。
而以同等的用兵时间计,美国的洲际运兵能力在上个世纪80年代,起码是英国人的10倍。
这是得益于,美国人强大的海军及空军战略运输力量的赋能。
而我们以Dsspseek提供的数据可大概得知,我们同等时间计的洲际用兵能力大概是美国人的5成,而这个5成还是没考虑美国人众多的海外盟友,海外基地所提供的油料,武器,弹药等给予的加成。
美国人海外基地和盟友多,大部分洲际作战需要的食物,燃料,水,等后勤重要保障物资,可在当地就近解决,让盟友提供。
而这一特殊的能力加成,其实让中美俄三国在同等距离用兵的情况下,美国人能运抵的兵力更多,他们的物资等后勤保障会更丰富,这些能力所提供的驻扎时间也会更长。
所以,单论洲际用兵能力,我们还任重道远,前段时间举行的“万人千车”大调动,其实也是实现我们洲际用兵的一次预演。
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均”上比起美国的不足,让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所有的中国逐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