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变化,2024年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地面战术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围攻阿夫迪夫卡阶段

在这个阶段,俄军主要集结重兵对与顿涅茨克州首府顿涅茨克市近在咫尺的阿夫迪夫卡进行猛攻。

阿夫迪夫卡位于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首府顿涅茨克市西北仅6千米处,天气状况良好的时候目视即可看到顿涅茨克市机场。这里的焦化厂是乌克兰最大的焦炭生产地,战前人口约为32000人,是乌军在顿州战线上的一个突出部,乌军将其作为未来收复顿涅茨克市的门户,因此也是顿涅茨克分离主义民兵和俄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远眺阿夫迪夫卡焦化厂。

俄军在这里调集了隶属于俄罗斯中部军区的第2和第41合成化集团军约4万名士兵及上千辆装甲车辆,在火炮和武装直升机的支援下,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猛攻阿夫迪夫卡,直至2024年2月攻克这座重工业小城。

在这个阶段,地面俄军采用的是自己熟悉的传统战法,即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普通步兵协同对据守城市的乌军发动进攻,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开始大规模使用滑翔制导炸弹对地面进攻的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二、向红军村推进阶段

在2024年年中,随着俄军装甲战斗车辆在地面战斗中持续不断的巨大损失,俄军的地面战术也随之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红军村位于阿夫迪夫卡西北,两者相距大约45千米。乌军在阿夫迪夫卡后方的防线布置较为薄弱,为俄军从这个方向进攻留下可乘之机。在战前,红军村的人口大约有6万人,是个不小的市镇。这里是乌东的一个铁路和公路交汇点,因此成为乌军重要物资集散地之一,从南边的武勒达尔到东北边的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和恰索夫亚尔,驻守上述要点的乌军都需要依靠来自红军村的后勤支撑。



■红军村(波克罗夫斯克)是顿巴斯地区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

因此俄军在攻克阿夫迪夫卡之后选择向红军村进军也是一个在战术上相当合理的选择。向红军村推进的俄军仍然以攻击阿夫迪夫卡的第2和第41合成化集团军为主力,然而他们在向红军村前进的过程中遭遇到乌军的顽强阻击,前进速度非常缓慢,而且遭受了人员和装备方面的严重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的地面战术很少再使用大规模装甲编队组织进攻,而是改为以班排级规模的小股步兵对乌军防线进行反复攻击渗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坦克和火炮支援,不断消灭乌军暴露的火力点,然后占领乌军阵地,并将其作为下一次攻击的出发点。



■俄军“摩托化”部队。

在这个阶段,俄军开始大量使用高尔夫球车、摩托车以及各类民用车辆载运步兵以快速通过战场的危险地带,尽量通过快速移动降低乌军无人机对步兵的威胁。其主要策略是利用俄罗斯的体量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在阵地战中反复寻找乌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不断消耗乌军各方面资源,从而迫使乌军步步后退。

三、哈尔科夫地区新动向

从2024年12月底开始,哈尔科夫地区库皮扬斯克和红利曼方向的俄军开始重新使用步兵战车和坦克等装甲车辆展开进攻,意味着俄军开始重视这个方向,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重装备补给。



■2024年年底,在哈尔科夫地区的库皮扬斯克和红利曼方向又出现了俄军的装甲编队进攻。

由于俄军不太可能突然获得了充裕的装甲战斗车辆供应,因此可以判断俄军积蓄有限的装甲战斗车辆用于这个方向,一方面可能发现了乌军防线上可以利用的弱点,另一方面可能是在红军村方向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调整作战重心,希望能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利曼等地区打开新的突破口,以便重新从东北方向对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城市群构成威胁。

不过这个区域的地面俄军需要克服奥斯基尔河、热列别茨河等多条天然河流的阻碍,地形因素并不利于大规模装甲部队的作战。因此俄军可能仍然会延续以小股步兵进行反复试探进攻的战术,而将装甲部队作为支援手段或后备力量。

结语

纵观2024年全年,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地面战术变化反映出其在人员和装甲战斗车辆方面的高消耗,同时在地面上仍然没有找到有效克服乌军防御的办法,从而只能在消耗战中依靠体量优势进行缓慢推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