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法——“线上诈骗+线下取现”在我市多地发生,不法分子巧妙地利用网约车或自驾车作为掩护,通过托运现金、黄金等方式,秘密转移涉诈资金,令人防不胜防。幸好民警及时出手拦截,让受害群众及时避免了财产损失。
“货拉拉”运现金,平乐警方成功拦截
“辖区一名群众正陷入电信诈骗陷阱,准备将11万元通过滴滴、货拉拉、邮寄或本人亲自运送的方式交给嫌疑人!”2月15日上午10时,平乐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上级推送的紧急预警信息。县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开展排查,并第一时间动员全体警务人员在各村屯、社区微信群和朋友圈发送预警信息。
中午1时许,反诈中心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一名自称姓陈的女士声音带着颤抖说道:“那个人就是我。刚才在微信群看到了预警信息。我已经将钱通过货拉拉发往诈骗分子指定的地点……看到预警信息后,我马上联系你们了,请求公安机关帮忙追回……”民警迅速联系市公安局反诈支队、灵川县公安局及相关货拉拉公司。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各种信息接踵而来。民警得知运送现金的货拉拉已经上了高速公路,朝着灵川方向疾驶而去。
“必须截住这辆车!”附城派出所民警驾车风驰电掣般驶上高速公路,终于将那辆货拉拉成功拦截。
得知自己被骗的资金被成功拦截,陈女士激动得热泪盈眶。在上关派出所,她心有余悸地向民警还原了被骗过程:2月9日,陈女士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做手工赚钱的消息,便联系对方下载了一个叫“心艺坊”的APP,随后被引导进行网络刷单。过程中对方以用现金的方式刷单收益更高为由,引导受害人通过货拉拉运送现金到指定地点。毫无防备的陈女士一步步踏入陷阱。因银行交易限额,于是她当天先让货拉拉运走52500元,之后打算将卡内的65000元也以取现的方式运送。“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可是我的全部积蓄啊!”
现金“坐滴滴”,市民险被骗
2月16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公安局接上级部门网约车线下取现预警线索后,迅速行动,成功拦截一起利用滴滴车运送现金、实施“线上诈骗、线下运送”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受害人止损5万元。
日前黄女士收到一个陌生包裹,内有一张扫描二维码可免费领取豆浆机的“京东福卡”。黄女士扫码后被“客服人员”拉入QQ交流群,并下载一个APP后尝试刷单获取返利。
起初黄女士以几百元“试试水”,很快收到了返现。2月16日,该“客服”以返利25%为由,要求黄女士将5万元现金伪装成年货和其他物品一起打包,通过滴滴网约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其间“客服”还不断给黄女士“洗脑”,称不能让他人得知她正在从事刷单业务,并“出谋划策”让她在银行取现时避开工作人员询问。
龙胜民警根据线索蹲守3个多小时后,于当天16时20分成功在灵川西收费站拦停运送现金车辆,并从该车承运的一手提袋中搜查出包装好的5万元现金。
随后,民警找到被害人黄女士。经耐心教育讲解后,黄女士终于意识到自己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对民警的及时劝阻表示感谢。
警方提醒:防范“线上诈骗+线下取现”新型诈骗模式
记者从市反诈中心了解到,如今线下取现、取黄金成为转移涉诈资金的新方式,诈骗分子将货拉拉、网约车当做运钞车,转移诈骗赃款。年后,这类案件在我市呈高发趋势。
此类诈骗多为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电诈分子精心设计话术剧本,具有极强的迷惑性。首先,诈骗分子会伪装成成功的投资理财专家或者精英人士,然后诱导受害人进行小额投资并成功提现返利。最后,通过一些“托”在微信群中发送大量成功赚钱的案例,不断地刺激受害人,令受害人深信不疑。
随后,诈骗分子抓住受害人的心理,以需要支付手续费、缴纳解冻金、保证金或投资入股等理由,告诉受害人可以通过线下充值、人工通道等,让受害人自行准备现金或黄金。最后让受害人将财物打包成包裹或藏匿于其他物品中,通过网约车运送至指定地点。
诈骗分子会指导受害人把黄金或者现金伪装成常见的物品,而且在和网约车司机交谈的时候会说成是药品或者汽车零配件等,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司机的信任。
相比传统的线上转账,利用网约车运送现金或黄金的方式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因为这种方式不容易引起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注意,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拦截,而且司机能向警方提供的有价值的线索非常有限。
在这类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不露面,而是通过远程指挥,让受害人自行联系网约车将现金或黄金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安排专人接收。接收之后,再通过其他方式转移这些涉诈资金,来达到将资金洗白的目的。
来源 | 桂林日报(记者陈静 易丹 王文华 吴倩茜)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