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过高收费模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收费太高,比普通居民用电多收六七倍!充电收费不合理,部分充电桩设置最低消费,电动自行车怎么充电才能省点钱?

电动自行车销售火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代步工具,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譬如充电问题。国家规定电动自行车不能上楼,也不允许用户私自拉线充电,要充电只能到公用充电桩。但这些充电桩价格混乱收费过高,比居民用电价格多出六七倍就是很离谱!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乱象为何无人能管?



充电桩猫腻多,用户抱怨收费太离谱

自从电动自行车不允许上楼不准私自拉线充电的规定出台之后,每个居民小区都在大力建设充电桩,方便居民充电使用。

充电桩厂商很多,每个小区安装的品牌也可能不一样。不过让人费解的是,就算是同一品牌的充电桩,在不同的小区收费标准竟然也不一样



很多居民反映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价混乱收费高得离谱,比普通居民用电多出六七倍,直呼“充不起电”,而小区内对于充电桩的收费也是一本糊涂账。

虽然很多充电桩在使用时都设置了1元起步,但大部分用户不知道,充电桩的功率不一样,充满电所耗费的时间也不一样,而充电桩主要是根据充电时长来收费的。



有些充电桩设置3小时收费1元,但最终给电动自行车充入的电量可能只有0.2度,而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需要6小时才能充满,有些功率低的充电桩甚至可能要8小时。

即便按照6小时充满来算,用户也需要支付2元钱,最终只充入0.4度电。按照居民用电价格来算的话,这些电的价格不足0.25元。



但使用充电桩却要支付2元钱,如此算下来,充电桩收费比普通居民用电多了七八倍,这确实就有点离谱了。

之所以同样容量的锂电池,在一些充电桩充满需要6小时,而一些充电桩需要8小时,主要是因为服务商给充电桩设置的充电功率不一致



如果配的是300W的满配功率充电桩,大部分电动车只需要3小时就能充满,如果遇到黑心商家配的是100W的充电桩,电动自行车需要8小时才能充满。

如果说1元钱能充3小时的话,遇到这样的充电桩,就需要支付3次的费用,也就是3元钱,按理说可以充9小时。



但实际上充8小时就满电了,最后一个小时的交费相当于白白浪费。但根据充电桩的收费设置,这一个小时的费用不会再退还用户。

还有一些用户在使用充电桩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大的猫腻,那就是无论充多长时间,电动自行车好像很难充满电

原来,充电桩的功率波动非常大,忽高忽低影响充电速度,导致用户在购买的充电时间里,原本可以充满电的,但因为功率波动总是差一格才满电。



有些用户看着不满电感觉不舒服,就多交1份钱,确保电动自行车能一次性充满电。虽然对用户而言只是多支付了1元钱,但对充电桩运营商来说,这几乎就是白赚的钱

很多电动自行车用户抱怨充电桩收费高得离谱,原本为了方便实惠才买的电动自行车,但现在充电却成了烦心事。



充电桩收费为何如此离谱?

充电桩混乱且高昂的收费,完全就是一本糊涂账,让用户感到困惑和无奈,滋生了对运营商甚至是小区物业的不信任感。

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收费标准也不统一,有些按照时间计费,有些依据充电功率收费,还有一些则需要先充值才能使用



最后一种充电方式,对车主很不友好。那些每天都有充电需求的车主,充点值倒是无所谓,毕竟很快就可能用光。

而对于那些不常使用电动自行车的车主而言,充值的钱就没法再使用,相当于充电桩运营商白白占用了你的资金,虽然每个车主的金额不大,但架不住积少成多。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收费贵得离谱且乱象丛生,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归根结底,不外乎监管缺失、行业规范滞后、运营企业疯狂追求利润。

2024年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要求企业明确充电电费和服务费,两者明确标示分别计价。



在这个通知发布之前,针对充电桩的收费问题,国家始终没有明确的条文,对相关企业也没有明确的约束,任由充电桩企业自由发挥

不过在通知发布之后,因为不属于强制执行的政策规定,充电桩运营企业对此也是置若罔闻,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是怎么干,充电桩店家依旧混乱。

没有明确的监管措施,行业规范也严重滞后,这就让充电桩运营商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为了确保更高的利润而想方设法提高充电桩收费标准。



运营商自身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成本,包括场地租金、设备投入、人工以及电费等,这些成本支出,都需要通过充电桩收费来保障

小区给充电桩提供场地,供小区居民使用,但这块地方并不是无偿的。物业要么收取固定的租金,要么根据居民充电费用拿利润分成,还有些高端小区要收取进场费。



充电桩的设备投入,也需要不菲的资金。这不是随便接上线提供一个充电器就能充电,而是要具备电流调节、智能断电、安全防护等功能,设备成本并不低。

充电桩是运营商最大的投入,对用户充电收费有着巨大影响,而且运营商为了能尽快收回成本,就需要提高电动自行车充电定价



充电桩设备采购回来之后,还需要安装和后期维护,这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一般来说,一家运营企业至少需要10个人的团队,这些成本也需要由充电收费承担。

各种各样的成本加到一起,再加上充电桩企业的利润,然后才能以此来确定用户充电的收费标准。企业为了保证更高的利润,必然会进一步提高收费标准。



加强监管多方共建,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追求更高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都想实现的目标,本来无可厚非,但为了追求利润而导致价格混乱,对用户而言就是巨大的不公平。

所有的电动自行车用户,都希望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充电环境,每一笔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更希望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是稀里糊涂扣了款,都不知道有多少是冤枉钱。



一些用户表示,哪怕收费高点,也不介意支付合理的充电费用,但现在是一笔糊涂账,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得值不值。

很多充电桩需要提前充值,并且设置了最低充值金额,充进去的钱还不能随便退款,如果自己用不完,这些钱就一直被充电桩企业占用,很多用户觉着这很不公平。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3.5亿辆。农村地区充电暂时没有明确规定,城市中的车辆充电全都依靠充电桩。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逐年上涨,充电桩是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行业,企业想要多赚钱,用户希望充电收费合理透明,平衡双方需求,就需要加强监管多方共建。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出台相关规范措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目前,充电桩收费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没有行业规范性文件,全凭企业自行其是。

过往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国家干预,完全放任行业自行发展,很多时候最终结局都是一片混乱,甚至可能最终消亡,就如当年的共享单车一般。



政府部门加大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市场的监管,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作用。

尤其是对一些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或胡乱收费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违法成本高于企业乱收费带来的效益,才能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用户权益



对充电桩运营企业而言,要加强行业自律,在确保合理利润的同时,充分保障用户的权益。不为用户考虑的企业,最终只会被用户抛弃,肯定无法长久发展。

另外,还可以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协调各方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收费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收费项目及计量标准等,提升行业形象。



对用户来说,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行业内的不良现象及时反馈投诉,依靠消费者的力量助推行业进步。

同时也可以多方比较,选择运营规范透明的充电桩来充电,让市场去淘汰那些不按规则行事的企业。



国家监督规范,多方合力共建,方能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用户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