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打开机舱,开始作业!”2月21日,随着温州轨道交通控制中心的指令下达,一架无人机在S2线下塘停车场腾空而起,开始对轨道沿线进行巡检。自2024年12月开展试点以来,S2线乐清段每天都会有3架无人机执行巡检任务,完成市域铁路的日常巡检、巡查和巡护工作,目前已发出5000多个预警情报,总飞行里程达3000公里左右,标志着温州轨道交通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温州轨道交通空轨一体飞控指挥中心。张晨摄
作为温州市铁投集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温州轨道交通“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综合应用项目率全省之先推出。该项目以S2线乐清段为先行段,共布设了下塘停车场、翁垟站、盐盆站3个无人值守的无人机起降点,覆盖线路里程可达26.3公里。
该项目于2024年12月启动了第一阶段试点,主要对万岙站—柳市东站、下塘停车场—清东路站范围开展设备巡检、线路巡查和保护区巡护,投用异物检测、鸟巢识别、火情检测、主导电回路温度监测、红线范围内重型机械作业识别、偷倒渣土工程车识别、箱口异常开启检查人员入侵识别、高架桥梁裂缝检测等智能算法,实现自动预警、目标识别、快速处置的全过程闭环。
工作人员在启动无人机巡检。受访者供图
2月21日,温州轨道交通空轨一体飞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无人机飞过后拍摄下来的视频画面,其中巡检到高架桥下有疑似违规作业的挖掘机、渣土车时,屏幕上还会闪现预警信息。“对这些车辆进行警报,主要是提醒后台人员注意当前高架桥梁下方是否有可能对轨道造成危害的施工行为,或者有无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等。我们收到预警信息后会通知相关维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排查问题。”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温州市铁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9月起,集团便着手推进无人机智能巡检一体化平台项目落地,并顺利完成一期项目无人机试点机巢的选址、安装与调试,以及指挥中心建设、无人机智能平台调试和无人机飞行航线规划。“以往巡检除了人力的投入,在时间上也相当耗费,完成1次全线巡检可能就要两三天,而且有些地方人都到不了,现在有了无人机,一天巡逻两三次都行,在资金投入上也大大减少。”该负责人说。
目前,该项目已经初步完成了轨道保护区范围的航线规划,对挖掘机、渣土车、火灾烟雾等一系列场景的AI识别学习。通过在平台系统中设定好起飞时间、起飞高度与巡检线路,无人机便可自主完成巡检任务自动返航,储存录像并形成报告。
据悉,温州市铁投集团将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特色优势,继续深入探索“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空轨一体示范应用场景,提高温州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