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有关意见,确定了首批15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其中,浙江2项入选。



一起来了解浙江入选的试点任务↓↓

浙江省船岸云协同应用试点任务

  本试点项目依托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浙江数字化改革成果,着力打造航行伴随式出行、事件预警等助航服务产品,解决现有航道基础难以适应航运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推动浙北集装箱主通道通行能力提升,保障大型集装箱船舶安全高效航行。



重点内容和实施方案

  围绕智能航行伴随式服务模式创新,聚焦船舶航行“事前、事中、事后”服务需求。依托本试点项目建设,强化航道外场立体感知能力建设和“云脑”大数据分析应用,通过数据授权运营政策机制,吸引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技术力量,重点打造三方面服务产品。

01打造智能航行伴随式起点服务

  主要为船户提供航线推荐服务,根据运输船舶类型,结合航道水深、桥梁净空尺度、过弯半径、管线净高、距离及时间等岸基感知数据,通过船岸协同跨域智能云平台计算分析形成最快、最短、最安全航线;航道检索服务,同时提供限制性航区、水上服务区、加油站等检索服务。

02打造智能航行伴随式驾驶服务

  依托岸侧感知,对桥区、弯道、汊河口、通航密集区等重点航段实时监测,建立通航环境分析、航道范围判别、重点航段航行态势分析等数据模型,为船户提供实时区域通航环境和船舶拥堵提醒,船舶会遇、碰撞(触碰)预警,区域交通引导,航道服务设施播报和突发情况自主上报等服务功能,为船员驾驶提供辅助支撑。

03打造智能航行伴随式终点服务

  当船舶航行接近或到达目的地码头,推送就近的岸电、污染物接收、加(供)水设施、空闲情况,船闸、水上服务区(锚地)、码头繁忙程度,周边待泊区情况、码头作业情况及下一单装货时间等,方便船户提高进出港作业效率。

预期成果

  到2026年,助航服务基本建成。完成“浙船E行”平台及4个船岸云导助航数据模型开发,实现航行通(警)告、船舶污染物接收等公共服务集成,出台1项适应船岸云协同助航服务标准规范,船岸试点开展智能航行伴随式服务应用。

  到2027年,助航服务发挥实效。实现智能航行伴随式服务在浙北水网地区全覆盖,“浙船E行”平台用户覆盖率达90%以上,提供航行信息服务10万艘次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舶通行量提升50%以上,切实保障浙北水网地区大型集装箱船舶安全高效航行,有力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浙江省智慧船闸应用试点任务

  本项目致力于打造水上全要素数据链条,实现港口、船闸、船公司间数据互通与业务协同,提升航道通行效率、降低航运物流成本,是推动水路数字化转型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重点内容和实施方案

01“闸港区船”信息联动

  针对影响船闸调度、港区作业、船舶航行等关键因素及协同机制关键问题与支持技术手段开展专项研究,立足“闸港区船”的联动机制与安全生产因素分析,实现水上服务区、港口信息与上下游过船建筑物互通共享,便于船闸调度。

02“闸港区船”协同服务

  为船户提供过闸时刻表、服务区预约、岸电查询等伴随式便民服务,推动长三角船舶过闸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申报、路径规划和信息共享。

03“闸港区船”机制建设

  推动建立健全智慧船闸(“闸港区船”协同联动)机制,促进港、闸、船及行业管理部门多方数据共享,优化船舶调度和通航管理,为港口和航道运营提供高效、精确的管理手段。

  主要实施方案包括省级平台软件开发、地市智慧船闸工程改造、智慧水上服务区建设、配套机制课题研究四大类型任务。

预期成果

  完成智慧船闸工程、智慧水上服务区工程改造,实现“闸-港-区-船”信息协同联动,提升船舶过闸、进港、锚泊联动效率,船舶待闸时间降低25%,闸-港协同信息共享率提升50%以上

来源:浙江交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