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闽浙总督端方参观柏林博物馆时,发现一座石碑很特别。他走近一瞧,顿时感到胆战心惊,急问馆长此物从何而来?
1905年,清政府派出几名朝中大臣让他们去欧洲各国考察访问,端方一行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西方国家的宪法政策,在他们的基础上,改正清朝的不足。
其实清朝的不足已经是所有人看在眼中的事情了,但是没有人想要改变现状,有些冒头改变的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了,就算剩下的人有这个想法,也得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承担的起后果。
使者出访之前,端方接到了慈禧的召见,这位俯视众生的老佛爷在这个时候竟也谦虚的询问端方新颁布的宪法还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又或者什么地方没有办到?
端方清楚这是老佛爷的一次试探,此次立宪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清政府准备大改了,但实际上不过是一次烟雾弹。
立宪前不久,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秘密签订了七项密约,东北的主权也在他们签字的笔下被卖了出去,新的宪法也在这之后颁布。
清政府以为疫情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但是没想到他们签订的密约很快就被传了出去,各地纷纷爆发起义,还有很多革命人士在这个时候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光复会。
光复会的主要存在就是刺杀皇朝中有权有势的人,慈禧久居深宫想要刺杀她并不容易,有话语权的宗室子弟奕劻又时常不见人影,最终他们就把目标定在了手握众多兵权的铁良身上。
光复会准备刺杀铁良的时候,民间也爆发了抗俄运动,他们准备远赴东北抵抗俄军的到来,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不管是任何一个组织,他们都被清朝压制了太多时间,他们此次的目标只有一个灭掉满清,重复汉室的辉煌。
清廷眼看着这次事情越闹越大,他们也只能急忙派出人手镇压,这次暗杀阻挡了端方和其他人外出访问的脚步。
慈禧在端方临行前试探他对新规的看法就是想要知道他心中有没有大逆不道的想法,最终的结果也让她露出了微笑。
端方是一个廉明公正的清朝官员,他心中可能会对清廷的一些制度感到不满,但他绝对没有谋反的想法,所以慈禧的试探他也没有一丝心虚。
这之后没多久端方和其他官员秘密启程,他们从日本一路访问,走到德国的时候端方被柏林博物馆中的一件文物吸引了目光。
在众多文物中这块石碑并不显眼,但端方注意到它的原因不知是因为这块石碑是中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上面的文字是西凉时期的文字,这块石碑是西凉时期的文物。
西凉是一个短暂而又神秘的民族,国家的主要位置就在敦煌,那里有很多珍贵的壁画和其他文物,西凉时期的东西一直都很罕见,柏林又怎么会出现西凉的石碑呢?
端方急忙询问馆长这个石碑是从何而来?提起这块石碑馆长眼神也有几分躲闪,毕竟这块石碑是偷偷从中国运过来的,实在算不上名正言顺。
当年清朝内有猛虎外有强敌,根本顾不得这些东西,一直德国的考察队在去往新疆考察的途中偶然经过敦煌,敦煌的珍贵文物就落在他们眼中。
这支考察队买下了不少珍贵的文物,除了西凉时期的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朝代的文物,他们考察之前是两手空空,返回的途中却是收获满满,他们带走的文物足足有几十箱。
端方听到这块石碑的颠沛历程之后,心中很不是滋味,这明明是他们的东西,如今却在国外的博物馆中收藏,任谁听了都会觉得难受。
而且他们对这些文物也并不爱惜,这块石碑本来是完整的一大块,因为他们的不小心,导致石碑断成两截,只能用残破的身躯在这里展览。
端方本想把这个石碑带回去,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终他只能用宣纸把上面的碑文拓下来,随着德国战争爆发,这些文物也被损坏多半,石碑也没能保存下来。
最终能证明它存在痕迹的,只有这些被拓下来的碑文,碑文经过补充和修补之后,如今放在国家博物馆中展览。
信息来源:《北洋政府收购端方所藏文物有关文件》 《发现中国印记系列丛书:笔落惊风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