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

虹口的一些学生

得到了一件“神秘”装备


这个手环

具备智能监测功能

佩戴者如果每天的户外运动时间不达标

它就会反馈提醒

从而实现督促孩子保护视力的作用

事实上,“智能监测户外活动手环”只是分级干预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手段之一。

为进一步优化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全周期近视防治服务,让学生近视率切实下降,今年初,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牵头在全市16个区的部分小学试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惠民项目”。虹口区被纳入本次惠民服务试点的学校有四川北路第一小学、凉城第三小学。


学生接受“眼轴长度”检查

根据项目安排,寒假前,来自这两所学校报名参与试点项目的300多名学生,已分别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虹口区江湾医院接受了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

市民冉女士的孩子就读于凉城第三小学五年级。当天,在接受了视力、散瞳验光、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眼压等项目检查后,反馈结果显示,孩子存在远视储备相对不足的问题。

“远视储备相对不足,说明小朋友虽然还没有近视,但如果不进行干预,可能最终还是会发展成近视。”针对冉女士孩子的屈光发育情况,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工作人员给出的干预措施是:上学日,每天要保证1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周末和假日,每天要保证2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


医务人员为学生做散瞳检查准备

据了解,针对不同屈光发育状态,实施分级的适宜干预措施,以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延缓已近视人群度数进展、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正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惠民项目”的主要目标。

如何分级分类干预?

来了解

☑远视储备充足学生

给予常规户外活动干预,布置户外活动家庭作业(上学日≥1h/天,周末和假日≥2h/天)。

☑远视储备相对不足学生:

布置户外活动家庭作业(上学日≥1h/天,周末和假日≥2h/天),并发放智能监测户外活动手环,对户外活动量不达标学生(<2h/天)通过学校通知以及由户外活动管理小程序向家长发送短信息等强化管理。

☑近视前期学生:

布置户外活动家庭作业(上学日≥1h/天,周末和假目≥2h/天),并予以平光近视预防框架眼镜干预,要求每天佩戴≥8h,应用智能眼镜框架监测佩戴时间,佩戴时间不达标者予以督促。

☑低度近视学生:

近视度数在50-600度之间。布置户外活动家庭作业(上学日≥1h/天,周末和假日≥2h/天),并予以近视控制框架眼镜干预,要求全天佩戴(≥12h),应用智能眼镜框架监测佩戴时间,佩戴时间不达标者予以督促。

☑高度近视学生:

近视600度以上。布置户外活动家庭作业(上学日≥1/天,周末和假日≥2h/天),并予以近视控制框架眼镜干预,要求全天佩戴(≥12h),应用智能眼镜框架监测佩戴时间,佩戴时间不达标者予以督促。增加眼底相关检查。

此外,眼科医生也提醒,保护视力,仍需从养成护眼好习惯开始。“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保持充足睡眠等,都是有效保护视力的方法。”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尹莉莉表示,儿童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要特别注意“眼睛休息”法则:连续看书、做作业或看电视每30-40分钟至少休息10分钟;每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要眺望20英尺(6米)外20秒。

记者:孙洁静

图片:孙洁静

编辑:孙洁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