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蒋介石最后一次见张学良。张学良对此也非常激动,以往蒋介石回心转意,自己迎来自由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但让张学良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和张学良只见面了半小时,最后只给张学良留下了一句:西安的事对国家损失太大了。

张学良也明白,自己获得自由,重见天日的想法也基本无望。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率领其部下东北军一直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曾多次和红军进行交战。

这也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在日军不断加速对中国的侵略扩张的情况下,不少民众都发出“停止内政,一致对外”的声音。

东北的丢失,以及全国上下的舆论,也让张学良开始思考,盲目的听从蒋介石“内战”是否是个错误的决定。



于是,张学良也开始秘密和我党进行联络,并和周总理进行了会晤。张学良这才明白,自己一直在做错误的事情。

之后,张学良一直苦口婆心的劝解蒋介石停止内政,一致抗日。但是,蒋介石却根本不听,强令张学良的部队继续“剿共”。

眼看劝诫无效,张学良最终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兵谏,让蒋介石停止内战,一同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下令捉拿蒋介石,并发电通告,表示发动兵谏纯属无奈,只是希望蒋介石能够进行抗战。

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以及宋子文等人展开全力周旋。最终双方达成谈判,停止内战,联合红军一起抗日。

在想要的目的达成之后,张学良就放了蒋介石,不仅如此,还不顾劝阻的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张学良此时还不知道,自己轻信了蒋介石。在跟着蒋介石到达南京之后,就彻底开始了长达54年的软禁生活。

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对张学良展开了清算,将其送到了军事法庭。最终,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十年有期徒刑。

其实,按照蒋介石的风格,肯定是想要处死张学良的。好在宋美龄一直在为张学良的人身安全而努力,最终让张学良只落得个十年有期徒刑。



张学良也本以为只需要过十年,自己就可以恢复自由之身。但张学良想多了,蒋介石自从将张学良软禁之后,就没有放过他的念头。

张学良与蒋介石的最后一次会见

1946年,也就是抗战胜利后的次年,此时国共双方爆发了解放战争。蒋介石在这一年将张学良送到了台湾继续软禁起来。



伴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的精锐主力被全歼,蒋介石也自知无力和解放军抗衡。最终,蒋介石逃到了台湾地区。

来到了台湾的蒋介石,也没有想过放张学良自由。长期的被软禁生活,也让张学良渐渐感到无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而最让张学良无力的是,蒋介石一直要求张学良多读书,还让其着重读王阳明,学习王阳明。甚至还让张学良写读后感。



1956年的时候,蒋介石交给了张学良新的任务,那就是写回忆西安事变的文章。张学良也明白,这是蒋介石还在记仇。

他也非常希望得到一个机会,亲自和蒋介石见面,以此来劝说蒋介石放了自己。

1958年的时候,张学良等到了这个机会。11月的一天里,蒋介石和张学良在角板山见面。作为曾经的结拜兄弟,二人见面后的氛围也有些许尴尬。



张学良也只能客套的说一句:“总统你老了”。

蒋介石看着张学良,眼神非常复杂,紧接着说了一句:“西安的事情对国家的损失太大了”。

据悉,二人一共见面了半个小时左右。随后,张学良又被送回了被软禁的地方。

在回去的路上,张学良心情非常低落,满脑子都是蒋介石那句“西安的事情对国家损失太大了”。



他明白,这是蒋介石对这件事不能忘怀的表达,也明白,蒋介石还在怪罪他。张学良也清楚,在蒋介石还在埋怨自己的情况下,想要恢复自由,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事实也如同张学良想的那样。蒋介石到死,都没有下达过放了张学良的命令。蒋介石儿子蒋经国继任后,也没有表达过要放了张学良的想法。

本以为这辈子就要老死在监狱里,但在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突然恢复了人身自由。但这个时候,张学良也已经老了,两鬓斑白,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



对于张学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毕竟大半辈子都在软禁中度过。

不过,张学良对此也知足了,在结束软禁生活后,就去了美国,开始了养老的日子。

总结

从蒋介石对张学良所说的话来看,还是可以看出蒋介石完全没有格局,始终不愿意停止内政,共同抗日。这也是蒋介石最终失败的原因,不得人心。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士背后有无数的百姓,而蒋介石却基本没有民众的支持。到最后,却还埋怨张学良发起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是没有错的,西安事变带来的积极影响是非凡的。不仅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