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票房神话”只是神话吗?

这是贰贰零陆看作品的第304影评


《哪吒之魔童闹海》

现在的中国人,大概只有两种——要么是刚看完《哪吒2》的,要么是准备再看一遍《哪吒2》的。

2025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被一部动画电影彻底点燃。《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以近乎蛮横的姿态横扫票房,从首日破纪录到九天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再到上映第19天挤进全球票房前十,这部动画片用行动证明了一件事:中国观众不仅能造神,还能把神送上世界之巅。

当《哪吒2》的票房开始逼近《长津湖》时,《你好,李焕英》和《战狼2》的海报贺电已经算不得新鲜事了。


真正刺激的是,这部动画片甚至让全球影迷见识了什么叫“中国速度”——北美院线刚试探性排了几场,票房数据就蹭蹭往上涨,仿佛哪吒脚踩风火轮追着好莱坞大片烧,烧得迪士尼高层连夜开会讨论“要不要给艾莎公主也配个混天绫”。


如果说《哪吒2》是踩着风火轮飞升,那光线传媒的股价就是绑在风火轮上的窜天猴。

电影上映首周,光线股价连续五天涨停,股吧里一片哀嚎:“上周刚割肉,这周就飞升?”“现在买票进场还来得及吗?”


有分析师戏称:“《哪吒2》的K线图比电影剧情还刺激,建议改名叫《股民之魔性癫狂》。”某券商甚至推出“吒儿概念股套餐”,打包推荐影视、衍生品、广告合作企业,结果连卖爆米花的上市公司都跟着涨了15%。

资本市场的狂热远不止于此。据测算,《哪吒2》单部影片可为光线传媒贡献超10亿元净利润,相当于公司去年全年利润的80%。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蒙牛的定制贴片广告被观众剪成“吒儿喝奶成长记”番外篇,播放量破亿;泡泡玛特的哪吒盲盒首发当日售罄,黄牛价翻三倍;连导演饺子五年前的签名海报都成了理财产品,二手交易平台标价直逼当代艺术画作。


这年头,看电影早就不只是看电影了。你得先抢限量版周边,再蹲直播间秒杀联名款,最后还得盯着股票软件祈祷别跌穿底裤,才能安心坐下来憋尿看215分钟的“史诗级膀胱挑战”(此处致敬《粗野派》)。

有观众吐槽:“看完电影才发现自己参与了三个产业链——娱乐业、金融业、制 造业(卖周边)。”

上映第8天,《哪吒2》排片占比逼近50%,票房产出超70%。有影院经理私下吐槽:“其他电影?那叫‘排片’吗?那叫给吒儿暖场!”


这种近乎垄断的排片策略,背后是一套精密的“左脚踩右脚上天”商业模式:高排片推高票房,高票房刺激资本入场,资本再砸钱买断更多排片……雪球越滚越大,最后连《熊出没》都得给吒儿让道。

某三四线城市影院老板直言:“我们大厅摆满哪吒人形立牌,检票员Cosplay太乙真人,连厕所标识都改成‘东海龙宫’和‘陈塘关’——观众多待一分钟,就可能多买一桶爆米花。”

社交平台上,“助力吒儿登顶全球票房”的话题下,全是观众自发包场、三刷的打卡照。有人调侃:“看《哪吒2》=爱国,三刷=三等功。”这话虽夸张,但当一部动画片被捧成“文化输出”的旗帜时,观众掏钱的手确实更理直气壮了。


一位二刷观众在豆瓣写道:“第一次看剧情,第二次数彩蛋,第三次纯粹为了看票房计数器跳字——比玩老虎机还上瘾。”

《哪吒2》的野心远不止国内市场。当它在北美小范围上映时,发生了两件耐人寻味的事:一是AMC影院临时加开午夜场,放映厅里坐满了华人留学生和举着手机拍字幕的老外;二是《纽约时报》影评人一边给影片打三星,一边酸溜溜地写:“这种‘反抗天命’的东方叙事,显然在讨好某种政治正确。”


这恰恰戳中了《哪吒2》的命门——它既是商业奇迹,也是文化符号。

当吒儿踩着风火轮冲向全球票房榜时,他肩上扛着两副重担:一边要证明中国电影能靠实力打破“好莱坞霸权”,另一边还得小心别被扣上“民族主义营销”的帽子。


导演饺子在路演时曾调侃:“有人说吒儿的红绸带像五星红旗,要我说,这绸带分明是哪吒的秋裤——毕竟闹海容易着凉。”

现在的问题只剩一个:《哪吒2》能不能把《阿凡达》拽下神坛?


按国内日均1亿的增速,撑到3月底(正是现在宣布的延期后的下映时间,大概率还会继续延期的)破150亿轻轻松松。

真正的难点在海外——北美观众会为哪吒买单吗?

目前小范围上映的数据还算乐观,但想复制《冰雪奇缘2》的全球奇迹,恐怕得靠Netflix砸钱买版权,或者让吒儿在漫威宇宙客串个“东方神秘英雄”。


一位投资人直言:“哪吒只是开胃菜,等‘中国神话联盟’成型,好莱坞的超级英雄连南天门都摸不着。”

更有消息称,某科技公司正在研发“元宇宙陈塘关”,玩家可以亲自扮演哪吒闹海,顺便用虚拟货币购买敖丙同款龙鳞甲——这年头,神话IP不绑定区块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活在2025年。

当观众为《哪吒2》的每一个票房里程碑欢呼时,少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电影里哪吒最终摘下乾坤圈,学会控制魔性。而现实中的中国电影市场,正面临着类似的考验——当资本的热潮退去,当民族情怀的滤镜摘下,我们是否还能冷静地讲好下一个故事?


有影评人尖锐指出:“《哪吒2》的成功是商业逻辑的胜利,但也是创作焦虑的缩影。当我们用‘中国速度’追赶票房纪录时,是否也在用同样的速度透支观众的耐心?”

正如影片中申公豹那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而此刻的中国电影,正试图用票房数字移山。


《哪吒2》登顶全球票房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中国电影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当“中国神话宇宙”撞上“好莱坞工业体系”,当民族情怀撞上全球审美,这场较量注定不会止步于票房数字。

或许,真正的胜利不在于超越《阿凡达》,而在于证明中国电影能持续产出“既叫座又叫好”的作品。


正如《哪吒2》的英文海报上写的那句:“Destiny is a choice(天命即选择)。”中国电影此刻的选择,将决定未来十年是活在神话的余晖里,还是闯出现实的新天地。

不管怎么说,最近一年里,中国有了自己的神话作品和黑神话作品,彻底让全世界的影迷和游戏迷疯狂了一把,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两个家伙大概率会在未来的某部作品里联动一次,毕竟他们能名正言顺的走进同一个宇宙。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这出“魔童闹海”的大戏,早已把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烧出了个窟窿。至于 窟窿外是星辰大海,还是另一层资本泡沫——那就要等风火轮熄火后,才能看清了。


看完别忘点个文章最下面的“赞”和“在看”

还想看到我吗?来贡献票房啊

如喜欢,请继续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