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应急说
捡到手机后未归还原主,盗刷微信余额并将手机损毁,这样做不仅有悖于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近日,平度法院刑庭审结一起特殊的盗窃罪案件。
感谢您对安全记的认可
基本案情
被告张某、邓某在平度市某村村口拾得一部智能手机,在发现手机没有设置锁屏密码锁后,立刻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将微信零钱内的17700余元全部转走,后将手机摔碎丢弃。
法院判决
本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张某、邓某合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构成盗窃罪,应受刑罚的处罚。二人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均系坦白,且自愿认罪认罚,主动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依法可从轻处罚并从宽处理。综合本案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法院依法判处被告张某、邓某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法官说法
拾获他人手机拒不归还,并擅自通过支付功能盗刷钱财,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在捡拾他人手机后,应及时归还原主,或交予公安机关协助归还,切勿心存侥幸盗刷手机内的资金,因贪图“小便宜”而触碰法律的红线。广大群众也应提高防范意识,为手机设置尽量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以防手机不慎遗失时钱财被轻易盗刷。如遗失手机,应第一时间对手机卡、银行卡、等进行挂失或冻结,避免损失扩大。
1
捡到手机拒不归还犯法吗?
捡到手机或其他贵重物品,如拒不归还,失主可以以对方不当得利为由,提供证据,根据丢失物品价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财物,如数额较大,可能构成侵占罪,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
捡到手机变现或“盗刷”钱财要承担什么责任?
拾得他人手机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其他手段将手机变成现金或是通过手机上微信或其他银行账号密码转账获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则构成盗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3
捡到手机后遗失要赔偿吗?如再次丢弃要担责吗?
拾得人在捡到手机后,应当妥善保管,可以通知失主领取或送交公安机关。如果拾得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手机遗失、毁损,拾得人要进行赔偿和担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
捡到手机归还时可以索要“酬金”吗?
在失主没有发布悬赏的情况下,捡到东西的人并没有权利索要“酬金”,但是如果在保存失物过程中产生诸如保管费、送还失物差旅费等费用,是可以要求失主支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在不慎丢失手机后,要第一时间联系微信、支付宝等官方客服申请挂失或冻结账号,联系银行挂失被绑定的银行账户,以免账户被盗刷,造成资金损失。
如果拾得他人手机,要及时归还失主,要时刻牢记法律底线,强化法律意识,不要让传统美德蒙羞,切勿因一时的贪念而惹来牢狱之灾。
来源:平度法院、东湖区人民法院
文字的魅力在于深度,而视频的魅力在于直观。想要两者兼得吗?那就请关注我们的视频号,让精彩内容随时伴随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