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班牙国宝级电影导演、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路易斯·布努埃尔!是很多影迷,甚至是很多电影工作者心目中的神,不仅两次获得金狮奖终身成就奖,更将先超现实主义电影发扬光大。布努埃尔的电影都充满超现实的隐喻,一经放映便引起轩然大波,除了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的社会,也将人性无限放大。今天,分享会给您带来这位电影大师的精彩合集!

布努埃尔一生共导演了32部电影,编写了39部剧本。4次在戛纳获得大奖,2次在威尼斯获得大奖,一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43届戛纳电影节首次设立了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


布努埃尔最与众不同的“荣誉”竟是他的不受欢迎,他曾经几乎被所有他去过的国家视为不受欢迎的人,种种责难不仅来自于政府、教会,也来自于媒体、民间和个人,甚至包括他的朋友。


他的“真理三部曲”之一《欲望的隐晦目的》在旧金山上映的时候,一群愤怒的观众炸毁了剧院并抢走电影拷贝。


可贵的是,面对那么多的责难,他始终可以保持独立个性。


超现实主义都视自己的“怪癖”为珍宝。布努埃尔自称喜欢在电影中表现“重复”,重复的语言、动作、情结等,究其原因,他自己也“无法理解,感到迷惑”。


他的怪癖还包括对偏执狂、性变态、侏儒、死亡、暴力、神秘主义、梦境的迷恋。而他的电影题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中产阶级、宗教(有宗教三部曲)、性(有女性三部曲)。


布努埃尔生于西班牙特鲁埃尔省卡朗达镇。1920年,布努埃尔创办了西班牙第一个电影俱乐部。

1924年,布努埃尔侨居巴黎,任法国先锋派导演让·爱普斯坦的助手,并在其创办的电影学校学习。

布努埃尔的电影生涯大约可以分为墨西哥时期和法国时期。富恩特斯是他住在墨西哥时的一位重要朋友,是拉美“文学爆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墨西哥的五个太阳》,盛名不在马尔克斯之下。


富恩特斯是这样形容布努埃尔的,“他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热度和最有幽默感的一个,他很骄傲,但又勇于自嘲。”


布努埃尔最为标签的电影大概是《一条安达鲁狗》了,这部电影后面实际上站着的是超现实主义的另一位大神——萨尔瓦多·达利。


那段时间布努埃尔住在达利家里。一天晚上布努埃尔做了个梦,梦中一片云朵划过月亮,让布努埃尔产生了刀片划开眼睛的联想。

醒来后,他把梦说给了达利听。结果达利告诉他,昨晚他也做了个梦,梦到了一只爬满蚂蚁的手。就这样两位大神一拍即合,觉得应该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不到一星期,二人就完成了剧本。布努埃尔回家找来了钱。回到巴黎花了二个星期的时间纸醉金迷和拍电影。



出演影片的演员不知道自己在演啥,参与影片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在拍啥。后来布努埃尔回忆,直到影片结束前三天,达利才来到拍摄现场,工作就是对付那头驴和客串出演了一下。



然而我们后来从影片中看到的蚂蚁、驴子、裸女、液态的钟表……都是达利绘画中出现过的元素,所以达利对影片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影片最著名的刀片割眼球的意象来自于布努埃尔。


于是影史第一部超现实主义杰作诞生了,那一年是1929年。



随着《一条安达鲁狗》轰动影坛,布努埃尔也一举成名,两年后,他又拍摄了另一部超现实主义代表作《黄金时代》。



布努埃尔以为《黄金时代》能彻底吹响超现实主义行动的号角,结果,那场雄心勃勃的变革没有发生就被扼杀。


1932年,布努埃尔回到西班牙,拍摄了反映乌尔德思地区人民悲惨处境的纪录片《无粮的土地》,本片在西班牙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之后,他相继拍摄了宗教三部曲《纳萨林》《维莉蒂安娜》《沙漠中的西蒙》,其中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国际奖,第二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三部获得威尼斯包括银狮奖在内的五项大奖。


由于影片强烈的无神论思想,电影受到梦蒂冈教会的抨击,导致《维莉蒂安娜》的剧组被迫就地解散,影片在西班牙被禁映。这期间,布努埃尔还拍摄了获得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的《毁灭天使》。


接下来在1964年到1972年期间,布努埃尔又拍摄了他的女性三部曲,《女仆日记》《白日美人》《特里斯丹娜》,其中《白日美人》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这三部影片表现了神秘的女性世界里各种各样奇异的欲望与幻想。他自如地往返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幻世界中,使超现实信仰和叙事体获得了完美的结合,标志着布努埃尔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还有《银河》。


1972年之后,布努埃尔拍摄了真理三部曲,《资产阶级的隐秘魅力》《自由的幽灵》《欲望的隐晦目的》,其中《资产阶级的隐秘魅力》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83年7月29日,布努埃尔在墨西哥城去世。据说,他晚年在墨西哥喜欢用手枪向花园里的蜘蛛射击,其实他的一生都在用电影瞄准一些东西不停地射击。


《一条安达鲁狗》1929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萨尔瓦多·达利 /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西蒙妮·玛勒伊

豆瓣8.2IMDb7.7

《一条安达鲁狗》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发轫作,也是代表作。布鲁埃尔用杂乱无章的视听语言营造了一种迷离而且奇特的效果。影片充满对资产阶级的反讽和揶揄。


影片中出现了众多在影像和叙事上毫无意义但是却值得解读和深究的镜头,这些镜头也都成为了经典。

《黄金时代》1930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加斯东·莫多

豆瓣7.6IMDb7.3


《黄金时代》在初映时被批评为伤风败俗并且遭到了禁演。卧在床上的母牛,顶着石块走路的人海滩上的骡子介绍蝎子的片段...


一个个隐晦的镜头无一不给人深刻的印象。这部片子虽然缺乏同普通观众们所熟悉的时空联系感,但它的主题却一目了然,就是用近乎无厘头的残酷来讽刺资产主义社会所谓的“黄金时代”。


《无粮的土地》1933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Abel Jacquin

豆瓣8.0IMDb7.4


本片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描绘了位于西班牙中西部山脉地带拉斯赫德斯的生活状态。


该地区道路崎岖出行困难,拉斯赫德斯人几乎生活在一种原始赤贫状态中,缺吃少穿,没有基本的卫生概念,疾病流行,死亡阴影挥之不去。


本片在 1933年西班牙试映后被禁,直到1937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才于巴黎正式公映。巴黎公映的解说词由布努埃尔和皮埃尔•乌尼克共同创作,布努埃尔本人现场讲解,配乐为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大赌场》1947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豪尔赫·内格莱特

豆瓣5.7IMDb5.9

本片是路易斯•布努艾尔沉寂15年移居墨西哥后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是一部黑色电影性质的作品,和他后期的超现实完全不同。电影本身有很多缺憾,尤其结尾草草结束,令人遗憾。电影意义很小,就想那种看过一遍就可以立马忘掉的片子。

《被遗忘的人们》1950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Estela Inda

豆瓣8.3IMDb7.6


布努埃尔喜欢情节剧的原因是因为其中的颠覆性元素,所以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对用“新现实主义”一词来定义其电影持批评态度。


尽管这部电影采用了“新现实主义”的视角,但是它却对新现实主义进行公开的拙劣模仿,以颠覆人们认为“穷人是善良的”这一观念。


这部电影并不是要向人们展示那个让穷人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社会制度,而是要向人们展示穷人是如何在腐败的社会游戏中也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奇异的激情》1953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阿图罗·德·科尔多瓦

豆瓣7.5IMDb8.0


从电影开始时那个关于脚的片段,到弗朗西斯科夸张地想象对整个教堂的人都在嘲笑他的场景,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意淫的杰作——它出色地描摹演绎了男性危机与男性偏执等概念,展现了一个迷失在痴迷妄想中的病态男人。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曾在他的著名演讲中提到这部电影,并用该电影作为阐释其理论思想的手段。


《禽兽》1953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比德洛·阿门德里兹

豆瓣6.5IMDb7.3


布努艾尔在流亡墨西哥期间拍摄了低成本商业片《禽兽》,这个故事尽管直白,导演意图显而易见,但细节却十分丰富有趣。身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忠实推行者,布努艾尔给电影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诗意。

《呼啸山庄》1954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艾米莉·勃朗特 /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Irasema Dilián

豆瓣6.7IMDb6.7

该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小说。弃儿希克利与“呼啸山庄”主人的独女卡瑟琳青梅竹马,却终因世俗的压力各奔东西,卡瑟琳凄然早逝后。


希克利的一腔深情化成满腹怨恨,对周围所有的人展开疯狂的报复,最终感受到卡瑟琳的召唤,有情人在死后终得团圆。


《鲁滨逊漂流记》1954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雨果·巴特勒
主演: 菲利普·德·阿尔巴

豆瓣7.4IMDb6.7


该片算是布努埃尔高产的50年代前几年里数一数二的佳作了,同年他竟然有三部电影上映,真是高产得可怕。


可以窥见此时的布努埃尔已经开始向他中后期风格做一些转变的铺垫,由墨西哥的市井生活、阶级讨论,开始转向人性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存在的意义以及现代社会的秩序和起源等议题的思考,这才有了他后来的宗教三部曲。


一方面布努埃尔想尽力再现原著,另一方面他又添了很多超现实进去,貌似是为表现自然和文明的观念冲突。


布努埃尔多次强调自己是矛盾的,而矛盾本身就很有意思,所以在这种不兼容的创作动机下,布努埃尔的呈现令人赞叹。

《犯罪生涯》1955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米洛丝拉娃

豆瓣7.9IMDb7.8


该片另一个比较耸人听闻的标题叫做“德·拉·科鲁兹的罪恶一生”,听来令人误以为是又一部以犯罪凶杀来刺激感官的电影,其实是对大众刊物标题的戏仿,影片内容大相径庭。




富家子科鲁兹幼年即受到一个幻觉因果的诅咒:当他摇动一个八音盒时,他所厌恶的家庭教师中流弹身亡。


当他成年后,再次偶遇童年八音盒,周围的人离奇地按照他幻觉图景,一一毙命。他成了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罪犯。


该片是布努埃尔大师创作中期的作品,技巧圆熟,但长期被认为是他的二流之作,缺乏早期的锐气和晚期的嘲讽精神,但后来又重新被评价为大师最富魅力的杰作之一。


《纳萨林》1959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豆瓣7.7IMDb7.3


影片根据19世纪号称西班牙的巴尔扎克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家加尔多斯的原著改编,布努艾尔将加尔多斯一百年前提出的思想移植到1900年代以独裁者保尔·菲洛迪亚统治的墨西哥。


这部内涵复杂的影片使布努艾尔的支持者感到困惑,虽然天主教批评家声称这是一部基督教题材的影片,但布努艾尔本人却否认了影片具有基督教的寓意。


《少女》1960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彼得·马西森
主演: 扎查瑞·斯考特

豆瓣7.2IMDb7.4


1960年的墨西哥影片《少女》真可堪称“禁忌之花”——原著是美国小说家彼得·马修森写于五十年代的种族短篇小说《旅行者》,剧本改编是麦卡锡“黑名单”上的另一位剧作家雨果·巴特勒。


电影的内容,即使搬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也依然处于政治、宗教和伦理道德的前沿。总之,60岁的布努埃尔延续了一贯在剧情设计上的高水准和刻画人物暧昧感神秘感方面的天赋。


《维莉蒂安娜》1961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西尔维娅·皮纳尔

豆瓣8.6IMDb8.1


该片是路易斯·布努埃尔的“宗教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位贵族妄图奸污其作为修女的侄女最终不忍心下手,悔恨自杀身亡的故事。


《维莉迪安娜》的情节并不复杂,结构却非常奇特,隐喻性的细节尤多,且前后呼应。场面有着强烈的抨击色彩,是对宗数的反讽。


《泯灭天使》1962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西尔维娅·皮纳尔

豆瓣8.4IMDb7.9


故事从一场盛大的晚宴开始。诺比尔夫妇在家款待朋友,可正当客人驾到之时,厨师和仆人却突然离去,只有管家胡里奥留下。宴席过后众宾客在起居室欣赏来宾之一演奏钢琴,但结束后竟无人打算离去。

众人和衣在屋中睡下,清早醒来发现依然无人能够离开,只要一走到门口,便心生留意。一行人神秘被困数天,屋外的人也无法进入。


被饥饿、干渴、疲乏和恐惧笼罩的这些上层社会男女们开始不顾身份地位地争吵、哭泣、动粗,甚至威胁要杀掉主人,破除“魔咒”……


布努埃尔借用一个类似西西弗神话般的恶循环故事, 实际上是影射了西班牙内战之后,弗朗哥独裁时期的政治生活状况,人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把自己封闭在肉体和精神的牢狱中。


布努艾尔最精彩的讽刺喜剧之一,这是导演用恶搞手法反映他对人性的悲观思想,也是对布尔乔亚生活方式的挖苦。

《女仆日记》1964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奥克塔夫·米尔博
主演: 让娜·莫罗

豆瓣7.5IMDb7.1


如果不了解法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政治状况,那么对于电影《女仆日记》中的情节安排或许会有太多的迷惑。

因为,影片的主体部分围绕着一个叫做克里斯蒂娜的女仆,讲述她在法国乡下的中产阶级家庭蒙泰伊一家服务。


她同时在四个男人之间周璇,吸引着这些男人的目光,并最终成为了其中一个男人的妻子,一个被别的女仆服侍的中产阶级贵妇。


然而与此同时,其中一个男人,蒙泰伊家的管家约瑟夫却经常组织“反犹太”运动,而且还在乡下的仆人圈子中倾泻自己对于犹太人和共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在影片的结尾,“反犹运动”的示威游行连同雷电一起成为某种危险的隐喻。


《沙漠中的西蒙》1965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克劳迪奥·布鲁克丶西尔维娅·皮纳尔

豆瓣8.0IMDb7.9


本片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的“宗教三部曲”之一。苦行僧西蒙为了靠近上帝,来到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带,不顾自己母亲的乞求,站到柱子顶端日夜祈祷赎罪。


当地民众感谢西蒙的虔诚,特意建了一个更高的柱子送给他。很多民众听说了西蒙的神迹,不远千里赶来向他祈求帮助,一位被截去双手的农民果然见证奇迹,双手重生。


魔鬼化作各种形象诱惑西蒙、侮辱他、冤枉他,甚至将他带去了罪恶丛生的大城市,考验他的意志…… 本片获1965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及国际影评人费西比奖。

《白日美人》1967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凯瑟琳·德纳芙

豆瓣7.6IMDb7.9


美丽的中产阶级女子塞芙丽娜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身为外科医生的丈夫皮埃尔英俊温柔,收入颇丰,但他却始终无法令妻子得到肉欲上的满足。碍于身份,塞芙丽娜只得通过幻想自己受人虐待和欺凌,并从中得到欢愉。

无可忍耐之下,她跑到妓院卖身,因为只能在丈夫出诊的这段时间出卖身体,因此她得到了“白日美人”的称号。


从最初的抗拒到完全的解放,塞芙丽娜得到莫大的满足与快感。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职业杀手马塞尔,后者为白日美人的美艳与神秘所吸引,却也将彼此带入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混乱之中……

作为影史最经典的情色电影之一,该片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法国银幕女神凯瑟琳·德纳芙奉献了令人心旷神怡的表演。影片改编自约瑟夫·科塞尔的同名小说,获得第2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


《 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1972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费尔南多·雷伊

豆瓣8.2IMDb7.9

客人们来到塞内夏尔家参加晚宴,却发现晚宴要在明晚才举行。他们只好去一家小酒馆,但计划再次受挫,因为小酒馆正在为他们刚去世的店主守灵。


另一次聚餐也由于塞内夏尔夫妇偷偷从家里溜出去亲热而临时取消;来客们却误以为警察要发动袭击,赶紧溜之大吉。


接下来的一次晚宴也被迫中断,因为拉练的部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塞内夏尔公馆。甚至噩梦也为他们要举办晚宴这一受挫的努力提供佐料:他们兴致勃勃入席,却莫名其妙发现身边的帷幕突然拉起,他们成了坐在舞台上用餐的表演者。


还有一次,陆军上校当着唐·拉斐尔大使的面污辱了所谓的米兰达共和国,险些酿成外交灾祸,当然更不必提那晚的聚餐了。就这样,影片中的六个人物(包括塞内夏尔夫妇、唐·拉斐尔大使)不断地坐下来用餐,却总是出现意想不到的障碍,使他们吃不成。


该片与《泯灭天使》形成了完美的互文关系,电影名字和整部电影的风格趋于一致,具有某种内在的讽刺意味。在布努艾尔的晚年创作中,他已经远离了曾经的超现实主义的表象,而更加深入超现实主义的本质,通过对现实的某种梦境化和荒诞化处理,而形成一种类似现实却超越现实的矫情风俗。影片也一举夺得第4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

《自由的幻影》1974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编剧: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阿德里娅娜·阿斯蒂

豆瓣8.6IMDb7.9


内容如同拼凑的万花筒,没有一根牵动主旨的线索,也没有承前启后的故事情节,但胜在气氛的掌握和高度的幻想空间。再加上每个段落的剧情荒谬离奇,不是布努艾尔的拥趸绝对难以招架。


但本片依然沿袭了导演对资产阶级行为和生活方式一贯的抨击和嘲讽,荒诞、幽默、讽刺的故事安排和特意制造的梦魇气息,都是为了表现导演对现实中荒谬行径的厌恶和批判。

《朦胧的欲望》(1977)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主演: 费尔南多·雷伊 / 卡洛尔·布盖

豆瓣8.3IMDb7.9



法国绅士马德奥在西班牙乘车回国,在车厢里他遇到了一对母女、一个侏儒以及一个弟弟的朋友。火车发动前,一个女人拎着行李匆匆赶来,马德奥向她泼了一桶冷水,这让众人颇为不解。


回到车厢后,马德奥跟其他人讲述自己的遭遇:原来这女人是马德奥哥哥家的西班牙女仆孔奇塔。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了马德奥。为了示爱,他资助孔齐塔母女摆脱经济困难,然后提出让她做自己的爱人。


虽然,孔奇塔对他半推半就,但是始终没有答应他的性要求。这令他非常恼火,特别是当他发现这个自称处女的女人居然另有情人时,更是怒不可遏……本片中,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用两名女演员扮演同一角色,颇具象征意义。


本片仍是大师不努埃尔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资产阶级性幻想和占有欲的影片。这不是一个偶然,这只是下层阶级表现自己资产阶级优越性的又一事件。

好消息为感谢影迷长期以来的支持,特推出千余种商品,几百种精选图书,粉丝超惠选择,不妨逛一逛吧!件件亲测,七天无理由退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赞”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