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世界里,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从未停歇,而当两位海派艺术名家携手于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双人展时,这场对话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深度。日前,以“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陈家泠、谷文达”为名的展览拉开帷幕,展现了海派艺术不竭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不仅是两位艺术家作品的集中呈现,更是海派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深刻诠释。陈家泠与谷文达同为陆俨少的学生,却在艺术道路上各自探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陈家泠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蜕变与再生,而谷文达则长期“西游”,以“世界语言”表达中国当代艺术的态度。此次展览通过双人对比的方式,展示了海派文化滋养下的绘画艺术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实现接续与碰撞。
展览的策划与呈现形式极具匠心。由刘海粟美术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这一系列展览,以五年为期,每年举办一次,聚焦新时期以来成长的标志性艺术家。此次展览是该系列的第四回,此前已成功推出杨正新与王劼音、张雷平与何曦、张培成与丁设等风格迥异的艺术家双人展。这种“双人对比”的形式,不仅让观众得以领略艺术路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凸显了海派画家追求差异性的艺术精神,这种差异性正是海派艺术乃至中国绘画生命力的源泉。
陈家泠的作品以简约空灵、浪漫时尚著称,而此次展览他带来的作品却与书法息息相关,展现了他近十年来的艺术新探索。陈家泠始终强调中国绘画基因中的书写性,认为灵动多变的书法性线条不仅是形式或技法,更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性和生命力的体现。他试图将书法提炼为绘画创作的一个元素,类似于康定斯基论抽象画中点线面的构成。这些新作被陈家泠称为“书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沁园春·雪》系列。这一系列作品以抑扬顿挫的笔墨书写诗词全篇,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单独的作品,既像抽象画,又能隐隐辨认出汉字之形。大大小小的字绕展厅一圈,自带韵律感,仿佛在诉说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艺术家内心的律动。
谷文达的作品则以独特的文字组合与水墨表达著称。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中国古文字与外国文字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此次展览中,谷文达带来了两个系列作品。一是《西游记》水墨画系列,以汉字书法制造水墨艺术,与陈家泠的作品巧妙呼应;二是他持续30年的作品《联合国》中的几件装置,这些装置由谷文达在全球范围收集人类头发制成,自展厅顶部悬挂而下,颇为壮观。谷文达的作品既有文字游戏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智趣,又融合了西方当代艺术的锋芒,展现出他对传统与当代的深刻理解与融合。
“在当下策划这样一个系列的展览,不仅是为了重新思考海派艺术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作如何突围,同时也是对当代艺术范畴之下仍然坚守水墨基因与兼具海派特质的艺术家进行梳理展示。”策展人石墨介绍道,展览以五年为期,聚焦新时期以来成长的标志性艺术家,通过“双人对比”的形式,诠释“传统与当代”之间的接续与碰撞。
据悉,此次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2025年3月6日,感兴趣的市民不妨前往刘海粟美术馆,“聆听”两位艺术家的对话,品味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交响。
展览地址
刘海粟美术馆
(延安西路1609号)
部分图片来源于刘海粟美术馆
撰稿/摄影:甘力心
编辑:李冰倩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