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公主岭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对刘房子街道农村集体“三资”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时了解到,某村原被低价发包土地已按照规定重新发包,相关补缴清收款已按规定上交,村集体土地发包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此前,长春市纪委监委围绕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会同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组发现刘房子街道一份村集体土地发包合同中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在对该份问题合同详细了解情况后,将其纳入问题台账并跟踪整改。
该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推动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督促各县(市、区)和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同,采取实地检查、信息平台抽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数据、发现问题、整改效果“三本账”,动态更新,精准督导,累计推动整改问题856个。
在此基础上,长春市纪委监委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信访举报等渠道收集的涉及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进行全面起底,同时用好交叉巡察、专项审计等各类监督成果,加强分析研判,对事实清楚、指向明确的快查快办快结;对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督促相关县(市、区)纪委监委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提级办理。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共处置问题线索774件。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从数字赋能监管的角度,督促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推动‘三资’基础数据、交易流转等接入网络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三资’管理集成化、规范化,提升监管效能。”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1622个村已应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流转线上平台挂牌8124宗,成交金额3.95亿元。
坚持监督、整改、治理贯通,长春市纪委监委深挖案发规律及背后共性问题,找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风险隐患,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工作提示函,推动职能部门修订完善村级财务公开、村集体资产清查、资源承包和租赁合同管理等制度,抓好源头防范、系统治理。同时,对2起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增强震慑力。长春市宽城区纪委监委深刻剖析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明纪法、知敬畏。(记者 贾新宇 通讯员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