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5年开春,中国各地正在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大回收,北京与广东率先重启了停滞数年的土储专项债,广东15城大手一挥直接入市353.7亿,涉及161宗土地。

地方政府为何突然开始抢地了?这样的土地大回收真能救楼市吗?



2025土地收储大年来了!

政府出手一项都是大手笔,广东省又有一次成了时代的急先锋,春节刚过就推出了大计划,15个城市先后参与,涉及土地多达161宗,面积足有684.4万平方米,计划收储总金额更是高达353.7亿元。

惠州一地就要掏出127亿元来收储土地,这个数字让很多业内人士分分感叹,看来时代的风又要变了!

北京也不甘落后,在2月份发行了462.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其中116.87亿专门用于土地储备,这笔钱直接砸在了旧宫镇和房山良乡大学城在内的25个项目。



看来这次北京政府是要动真格的,这些大动作都在预示着2025年地市场将会是土地收储大年。

这些年专项债已经沉寂了好久了,这次高调重启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盘活那些躺在市场无人问津的土地,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

地方政府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动手,也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了!

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路下滑,房产不景气已经成了全民共识,许多房企拿了地却没钱开发,导致了大量土地闲置。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仅会拖累地方财政,还会让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更加失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性优势在这个时候显露无疑,不出手进行土地收储不光可以回收闲置土地,还能利用专项债资金重新调配这些土地用途。



如此一来地方政府不但缓解了土地库存压力,也是在给未来的自己增加财政收入。

为什么要大规模收地?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土地收储行动并不是简单的面子工程或者政绩需求,只是各地政府迫于现实经济和市场压力下做的选择而已。

很多房企资金链处在重压之下就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之前用钱拿了土地,现在资金链紧张没法开发是个现实,这些闲置土地一直闲置下去将会成为城市的伤疤,土地资源浪费不说,还会严重影响政府对于土地的规划。

再加上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死循环,现在已经到了政府必须出手解决房地产困境的时候了。



房地产企业无力开发已经成了全国的通病,一线城市尚且如此,那些二三线城市面临的问题也就更加棘手了,现在的市场预期不好,房子卖不出去,资金回笼不了,工程只能停工。

这种情况下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储就变得非常重要,只要政府通过专项债融资,就可以把企业无力开发的土地收回来,不仅能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也能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第二个原因是土地库存压力大,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和房屋库存已经非常高了,房地产热潮退去之后,有大量库存房屋被晒在了沙滩上,旧有房屋不消化,房地产企业根本就不可能去开发新的土地,整个市场已经供大于求了,继续开发只会让困局愈演愈烈。



房地产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如果任由这个问题继续发展下去,很多地方的经济将会随着房地产的垮台而拖垮,房地产行业的相关链条行业也会进入持续低迷的状态。

从政府层面来讲,是很难直接干预库存商品房问题的,但是却可以利用收储行动直接减少市场上的土地库存,避免土地价格和房价双跌,至于商品房则可以利用更加温和的调控政策慢慢消除库存,这样几年之后我国的房地产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三个原因则是和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结构调整有关,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回收闲置土地更加灵活地调整土地用途,一些原来规划用途为商业的土地现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住宅。



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地方政府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让每一块土地都能发挥最大效益,专项债资金不仅可以用于收储土地。

政府还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一步对地块进行修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作会对未来的土地出让和开发产生更强的促进作用。

那土地收储政策和大城市的房价有关系吗?关系可大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收回闲置土地避免土地价格的过度下跌,还能控制未来的土地供应量。

减少土地供应,就减少了未来商品房的上市率,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消化城市商品房库存,一段时间过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就会逐渐回归平衡,房价也会趋于稳定。



打响百亿收储第一枪的北京楼市能回暖吗?

紧随广东的北京能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政策让楼市重新回暖吗?北京和广东的这一系列行动是有国家政策支持的,去年10月自然资源部就已经发布了相关通知,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专项债来收储闲置土地。

在这方面北京是可以作为风向标存在的,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的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各地的标杆,过去几年到房地产下行,北京也没能独善其身,城市中有了大量闲置土地无法有效开发。

商品房库存的现象虽然没有其他二三线城市那么严重,但是二手房挂牌率一直在向上攀升,商品房交易市场持续萎靡,房价也已经出现了松动。

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土地收储和专项债融资,北京希望在一定时间后一举解决多个问题,不光是盘活闲置土地,还可以通过政策优化土地用途并减轻房企资金压力,最终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回暖。



这次北京的专项债资金不光是简单的土地回收,还包括对土地进行一级开发。

所谓的一级开发其实就是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前的老话儿叫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气加上平整土地,要想富先修路,在城市发展这个层面上,想要让土地具备更好的利用价值,就必须要把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上去,只有这样才会让土地真正具备再次出让和开发的条件。

旧宫绿隔地和良乡大学城的拓展项目在之前的开发中就有一些粗暴,现状并没有之前规划的那么完美,所以也成了这次整改的重点对象,等到这些土地被重新整理和优化之后,将会以全新的姿态面向市场,那个时候桎梏这些地区发展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这些年来北京在政策上一向是趋稳的,这一次敢为天下先的行动已经引发了不少市场机构的关注。



方正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就指出,随着专项债资金的逐步落实,收储土地的再开发工作将加速推进,市场上的增量土地供应会逐步减少,供需关系会进一步改善。

方正证券也已经根据现在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预测,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将会在未来6到12个月内逐步传导到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环节,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回暖。

东吴证券也认为北京的大规模土地收储意义是重大的,至少给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样板,现在有些地方的城市对于土地收储政策还是持犹豫态度的。

一旦北京的相关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全国多地同时铺开,广州深圳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大概率也会跟进北京步伐,加大土地收储和专项债的使用力度。



到那时困扰我国多年房地产下行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我们也可以把这次的土地收储行动看成是国家转型的一个机会。

土地出让金一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很多政府的财政太过依赖土地,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也直接影响了各地的财政收入,2024年广东全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8.9%。

只不过是全国各地财政压力的缩影而已,许多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专项债的入局就是一条新路子,重启土地收储就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新的财政收入,从而缓解部分财政压力。

不过凡事一定是有利有弊,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土地进行大规模收储和再开发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供需关系,推动市场回暖。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房地产的流通性的,如果人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继续低迷,就算是通过专项债收储和再开发也难以彻底扭转整个市场的下行趋势。

结尾

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看来2025年下半年将是检验这次土地收储行动成效的关键时期。

不管如何北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迈,接下来的戏就要看市场怎么唱了。

参考资料:
重磅!大规模“收地”行动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2-20
地方土地收储加速 北京重启超百亿元土储专项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20
北京重启超百亿元土储专项债,多地收储加速,机构称“有望带动更多城市一二手房市场加速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19
越来越多城市开始重金收回土地,“收储会是2025年土地市场的一大看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21
闲置土地怎么收?钱从哪里来?自然资源部明确专项债收储
新京报 2024-11-1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