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23日讯(记者 刘建)“新质生产力”是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2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简称《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其内涵丰富,涵盖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技术将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育部西南作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玉碧教授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企业通过在生物育种、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积极布局,有望在提升自身业绩的同时,推动我国农牧行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加速迈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定供应贡献力量。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企业创新的深入,农牧行业可能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具体来看,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政策的指引下,多家A 股上市公司近年来早已积极布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且部分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
在生物育种领域方面,自2021年起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五年提及生物育种技术,并持续推动产业化,短短几年,重点已经从项目实施变成了产业化推进。
大北农(002385.SZ)是2019年第一批获得玉米安全评价证书的企业,商业化布局较早。截至目前,大北农生物技术已获得14个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安全证书(生产应用)、3个抗虫耐除草剂大豆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及2个抗虫耐除草剂大豆安全证书(进口);同时已经完成审定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种,使用公司玉米性状的品种占比近60%(64个玉米品种,其中37个使用公司性状产品);使用公司大豆性状的品种占比35%。公司在生物育种已累计投入10亿元左右。
大北农此前表示,“公司种业布局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粮为突破口,同时发力经济作物,持续强化生物技术优势,加速开发新技术挖掘新基因,加快助力生物育种产化扩面提速。”
此外,隆平高科(000998.SZ)凭借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先进的育种技术,在生物育种赛道也正稳步前行,目前公司已累计有10个品种通过国家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国审品种数量和示范面积位居前列,稳步推进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示范与推广工作。公司此前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粮为突破口,强化生物育种先发优势,加速开发新技术、挖掘新基因,助力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质生产力的智慧农业方面,相关养殖上市企业近年来也积极布局,包括新希望(000876.SZ)、神农集团(605296.SH)、牧原股份(002714.SZ)和温氏股份(300498.SZ)等。
其中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和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均多次提及数字化对传统农牧行业的重要赋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