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24日讯(记者 刘越)当全球能源革命撞上“双碳”倒计时,被称作“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抽水蓄能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共振。本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近期长江电力(600900.SH)、国电电力(600795.SH)和豫能控股(001896.SZ)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加码抽水蓄能项目,其中不乏百亿级投资。

政策定调 推动抽水蓄能行业规范化发展

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可大规模开发的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被喻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调节器、平衡器。截至2024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投产装机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电站利用小时数稳步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本月印发的《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提到,抽水蓄能项目应先评估、后核准,重点评估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经济可行性、生态环境影响等,从严控制成本和造价;明确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电网企业和项目单位在电网接入方面的各方责任,确保送出工程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匹配。

业内认为,该文件的出台为抽水蓄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该办法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管理框架和规划指导,强调了生态优先、需求导向、优化布局、有序建设等原则。这不仅有助于规范行业秩序,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还将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完善,并提升抽水蓄能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南方电网旗下抽水蓄能运营平台南网储能(600995.SH)表示,该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有利于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从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抽水蓄能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袁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政府对于抽水蓄能项目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相关政策也趋向于加大对投资的补贴力度,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成本在逐步降低,经济性进一步增强。

A股上市公司“抢滩”抽水蓄能 百亿级项目频现

近期,A股能源企业抽水蓄能投资项目频现,多家公司通过定增、子公司专项运作等方式加码布局,推出多个百亿级投资大项目。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电电力拟投建滚哈布奇勒水电站及和静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动态总投资超160亿元;长江电力拟不超109.97亿元投建湖南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此外,豫能控股子公司拟建设林州弓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超86亿元;湖北能源(000883.SH)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不超29亿元,全部用于罗田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

近日,长江电力宣布,拟投资82.64亿元建设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川投能源(600674.SH)公告收购湖北远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87%股权,并投资建设湖北远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为81.99亿元;国机重装(601399.SH)签署柬埔寨上达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相关协议,项目总投资约9.96亿美元。

为何多家上市公司豪掷抽水蓄能?从抽水蓄能项目的回报来看,相较于看天吃饭的水电,抽水蓄能的收入相对稳定。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确立了抽水蓄能价格机制为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633号文规定,电站经营期按40年核定,经营期内资本金内部收益率按6.5%核定。

南网储能去年1月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抽水蓄能电站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容量电价,“公司抽蓄电站的收入包括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收入占95%以上,电量电价收入占比约3%-5%。”

未来回报方面,长江电力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抽蓄项目回报主要是电量电费和容量电费收入,未来抽水蓄能电站可以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交易、辅助服务市场,以市场化机制回收投资成本、获取投资收益。

尽管抽水蓄能项目面临建设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环保与征地等问题,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看重抽水蓄能,一是出于战略转型需求。随着能源结构调整,传统能源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抽水蓄能作为优质储能方式,契合绿色低碳转型方向。二是市场前景广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调峰需求激增,抽水蓄能电站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包括调峰、填谷、储能等多重收益,投资回报率有吸引力。三是提升企业形象,布局抽水蓄能彰显社会责任与环保理念,增强市场认可度与竞争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