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大背景之下

绿色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你知道吗?

在长安街西延线的首钢园里

藏着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它不仅颜值在线

还能节能发电

快来跟着小编一起“碳”秘

石景山首钢商业项目负碳示范楼

看看它是如何用科技“吃掉”碳排放

成为北京绿色建筑界的“超级明星”吧!


石景山首钢商业项目位于新首钢园东南区,总建筑面积15.09万㎡,负碳示范楼坐落于774地块,建筑面积2728㎡,是京市首个将钢结构与全幕墙系统融合,并成功获得顶级节能认证的商业办公项目。项目以“人文、生态”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节能减排+能源替代+碳汇为主要实施路径,实现运行阶段负碳排放+全生命周期低碳示范。2024年3月,负碳示范楼正式亮相,至今已平稳运行近1年。

“搭积木” 式快速拼搭

一体化施工开启高效履约 “加速器”

负碳建筑设计理论化程度高、技术复杂,缺少先例参考和规范标准,如何从一张图纸变为“高颜值”实景呈现,这是项目团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项目通过前期开展商讨会,建立模型统筹规划,对现场进行严密实时管控。对于负碳实施的关键性工序施工,从原材料选取、工艺深化,专利工法申报、全流程监管等方面分析研判、制定方案,确保关键工序实施可靠,现场实现快速穿插。同时设立专职设计团队,有效联动设计、幕墙、机电分包等单位,精准对接设计需求,深化设计提升管理水平,保障设计快速有效落实,助力项目高效履约。

做好建筑的气密性是打造零碳建筑的重要一环,由于项目采用装配式钢框架全幕墙结构,如何提高气密性,成为本工程的又一个难点。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的板缝间均需铺设大量防水隔气膜,细部节点十分复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在幕墙与钢梁缝隙铺设中,采用配套粘胶带无法完成隔汽膜与防火涂料的粘接,项目团队立即联动各方进行节点深化,邀请设计及顾问专家对复杂节点进行现场确认并优化出最佳方法,在缝隙较小处局部吊顶封闭,采用水性胶+强力胶带进行粘贴。

“这就好比我们穿好衣服之后,把袖扣系好,再把围巾戴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高性能外围护系统运用,提升本体节能率,减少能源损耗。”项目负责人梁会明介绍。

“黑科技” 天团登场

创新技术护航负碳梦想 “着陆”

项目坚持精益建造、绿色施工,主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建筑参数优化,配备了高性能围护系统、高效机电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智慧控制系统、绿色建造系统和碳汇系统6大低碳系统及20多项专项技术,搭建能源智慧控制系统,实现智慧照明、环境质量、能耗和光伏产能监测,优化能源使用并进行精确调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建筑运行处于最佳节能状态


经多方研讨,项目最终选用BIPV光伏一体化能源系统,幕墙玻璃既具备围护功能,又能发电满足建筑用电需求。为了让太阳能利用率最大化,项目在建筑外立面和屋顶均采用定制黑色单晶硅光伏玻璃,顶层栏板采用40%透光率的碲化镉玻璃,透光区域则设置电动外遮阳帘,既保证室内光线舒适度,又有效降低能耗


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推进,难题还在继续,由于负碳建筑对屋面和外墙保温层要求高,保温层必须处于干燥状态,项目在保温层上下分别设计防水层,同时对市场相关材料进行大量调研,最终采取“双面+单面自粘”防水形式,将种植屋面改为铺设架空竹木地板+盆栽的搭配,既能减少渗漏隐患,又能提高碳汇减排效果

手握 “零能耗”“碳中和” 双证

行业示范样板 “C 位” 出道

当前,项目成功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北京绿色交易所分别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设计阶段)”证书和“碳中和”建筑证书

据统计,“负碳楼”全年能耗为7.79万千瓦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为16.43万千瓦,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100%;全年碳排放量为52.092吨,年减排量为96.013吨,年碳差值为-43.921吨完全实现负碳建筑示范的要求

下一步,项目将持续响应“双碳”战略,加强负碳示范楼的推广与辐射,打造成为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模板和城市展厅,同时成为区域绿色低碳产业链构建与技术展示的交流平台。

(中建五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