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季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不仅代表着机遇更意味着挑战。越优质的企业背后是更加优厚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当然除此之外还少不了更出色的资源和发展平台,为了争取进入优质企业的机会,大学生们往往会选择提升学历的方式,来增加自己学历的含金量。

可提升学历也有很多方式,比如是选择在国内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方式升学,还是申请其他国家的硕士研究生?在前几年,大家想当然地觉得,留学生的学历更加具有含金量,可随着一年制水硕的“搅局”,如今的海归学历正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网上有一名母亲,在网上大吐苦水,只因自己海归高学历的儿子面试华为,结果却在最终一轮面试中惨遭淘汰,在她的心中,自己的儿子作为英国名校的研究生,应聘华为那是绰绰有余,可没想到仅4个字就让她面临被打脸的尴尬局面。



“华为为啥不要我儿子?”母亲晒海归儿子高学历,4个字令其打脸

华为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知名企业,其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都吸引着不少名校的毕业生投递简历,但这样优质的企业,他的招聘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从综合测评到上机考试,再到两轮专业面试和业务主管面试,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色的毕业生,才有可能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

而这名所谓的海归高学历留学生,之所以面试被拒绝,有很大概率也是最终轮面试表现不佳的原因,但从该母亲的吐槽来看,她儿子被拒绝很可能还有另一层次的原因。



她在抱怨“华为为啥不要我儿子”之前,曾表述她儿子的本科只是“普通二本”的学历,也正是这四个字令其打脸,当下就业环境对第一学历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一个高考只能考上普通二本的学生,若是放在国内的考研环境,能考上什么水平的院校不言而喻。

超过75%的大型企业将本科院校作为首要筛选条件,而那些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即便通过留学获得了更高学历,在求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障碍。这些学生往往在专业能力测试和初轮面试中表现优异,却在最后环节因为第一学历被淘汰。



其实恰恰是因为水硕学历的泛滥,才导致企业对第一学历的重视,而即便是世界名校的硕士学位,也无法完全弥补本科院校的短板,这直接导致留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大大提升。

与其拔高对留学的期待,不如把握好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求职偏好

如今的他们只是跟国内院校的研究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已,大家都是以学历为门槛,拿实力来说话,但很显然,有很多家长都像这名母亲一样,无法接受孩子在留学之后求职失败,原因也很现实——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家长把孩子送出国去读书,仅在教育支出上的付出就远超普通家长,这也导致留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期待,但现实摆在面前:现在的留学学历早已不是香饽饽,用人单位不会因为你的硕士院校是外国名校就高看你一眼,恰恰相反,第一学历的水平不足,还会给用人单位留下负面印象。

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企业要对第一学历如此执着?难道18岁的努力就能决定一辈子吗?实际上企业认可第一学历,除了水硕的影响之外,也是另一种方式的降低招聘成本。



作为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教育的支出不是做生意,家长望子成龙没有错,但也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你花的钱越多,收获的回报就越多,关键还是要把握好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避免成为变革的牺牲品。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