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站作为成都又一座大型高铁车站,其建设进度备受关注,同时不少居住在天府新区的市民,更是期盼着该站早日投用,为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天府站施工现场探访,车站屋顶钢架结构已基本完工,部分区域即将开始金属屋面施工。据中铁建设集团天府站项目经理王超介绍,目前天府站施工已转入二次结构、机电安装等工作中,预计今年年底外立面全面呈现,整个车站将于2026年建成。
▲天府站效果图
68根柱子顶起超1.8万吨钢
走近天府站施工现场,就可以听到叮叮当当的施工声,现场不时有工程车辆进出。走入未来的候车大厅,更是可以看到大型吊车、材料运输车的身影。虽然连日阴雨,但现场却并未受影响,一派火热忙碌的施工景象。
▲项目施工现场
“我们从2月11日开始陆续复工,目前已经全面复工,正在抢抓工期,为一季度‘开门红’冲刺。”王超说,由于2024年年底已基本完成了屋顶钢结构施工,目前即将开始金属屋面施工,同步正在推进内部二次结构,以及机电安装等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屋顶钢架间已经撑起了许多网兜。王超介绍道,由于整个候车大厅的高度超过了30米,最高处超过了40米,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网兜已全面撑起,为下一步膜结构施工做好了准备。
▲项目施工现场
站在候车大厅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天府站候车厅的宽敞、通透。王超表示,之所以有如此的感受,主要是大厅中的立柱采用下宽上窄的设计,在视觉上带给人轻松、透亮的感觉。
据了解,整个大厅共有68根立柱,共同撑起了超1.8万吨钢材构成的钢架结构。之后随着金属屋面的建成,这一重量将进一步增加,下宽上窄的立柱能否承重?“完全没问题,钢结构已经做了轻量化设计,立柱也是经过论证后,在兼顾实用与设计美感的前提下确定的,完全不用担心。”王超说。
“凤凰之眼”(进站口)由2515块玻璃构成
从现场可以看出,整个车站的南北两侧几乎完全对称。南侧圆形的钢架结构正在拼装,北侧已经拼装完成的圆球,倒映在水中,仿佛一个直视前方的眼睛。
“其实它的设计就是一个眼睛。”王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位于南北两侧进站口的圆形球状设计,被称为“凤凰之眼”。
▲凤凰之眼内部效果图
天府站以“筑巢引凤”为设计理念,形态上采用了大量的曲线元素,造型设计现代新颖、优雅连续:鸟瞰效果如振翅欲飞的凤凰栖停于站场之上;立面以横向的铝合金线条凸显建筑的舒展感,端部的综合换乘大厅——凤凰之眼和腰部的光谷雨棚成为了各自立面的视觉中心。
据王超介绍,“凤凰之眼”长轴为102米,宽34米,高33.5米,由1221根弯扭型钢构件组成。表面由2515块多达600种规格尺寸的幕墙玻璃覆盖,为国内目前单跨最大跨度椭球形网壳透明封闭结构。
为了完成“凤凰之眼”的拼装,项目引入“犀牛+GH”软件、“测量机器人”“复杂空间可视化三维放线技术”以及“全自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技术,确保每一个钢构件都能精准拼装,确保每一块玻璃都能快速找到所在位置。
作为成都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站站场规模为12台22线,按南北场规划设计,各为6台11线,天府站引入轨道交通共5条线路,其中近期引入18、19号线,远期引入26号线、S7号线、S16号线。
该站总建筑面积约61.2万平方米,站房面积12.02万平方米,站区工程面积6.57万平方米,雨棚面积4.38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局部设夹层。
▲项目施工现场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