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作为“天府粮仓”核心区域,拥有2000万以上人口的成都将怎么干?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5年我市将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牵引,以做优做强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全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关键,在成都大地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答卷。
以科技创新提产能
高质高效打造“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绿意盎然的麦田上空,无人机灵活地盘旋穿梭,地面的植保无人机“飞手”龚帅吉正在熟练地操控,以精准航线为邛崃桑园镇300亩小麦喷洒药肥。“过去人工打药要几天,现在无人机作业仅需3至5小时!”当地农民纷纷前来参观并感叹。不远处的育秧田里,旋耕机轰鸣作响,120亩土地翻耕平整,为即将到来的水稻育秧做足准备。
早春的成都平原,正是春耕的好时节。AI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农田……各种黑科技纷纷登场,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奏响了最强音。
科技的背后是成都市2025年启动的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据悉,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今年我市将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高质量推进21.5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提升改造,并稳步推进72个省级千亩展示片和30个万亩“吨粮田”示范区建设,深化“五良”融合发展模式,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适宜农机具入户到田,带动“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产量230万吨左右。
推动农业“立园满园”
聚力聚势壮大“4+6”都市农业产业
正月尚未过去,位于彭州天府蔬香农业园区便迎来“开门红”,投资2.5亿元的彭州市农产品集散中心及物流仓储基地项目奠基开工,项目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包括冷藏保鲜库、水果交易区、蔬菜交易区、物流加工及配送用房等,建成后将起到地区稳定菜价、调剂余缺、连接城乡、平衡产销的作用,“我们将培育更多‘镇园之宝’,有效提升‘西部菜篮子’保供核心功能!”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我市今年将以建园区、优集群为重点,实施农业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集中抓好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天府农业博览园等 9个市级重点承载园区提档升级,聚焦现代种业、农业科技服务、智慧农业细分领域赛道打造“园中园”和示范场景、引育“镇园之宝”,培育“有根企业”集群,力争建成百亿级园区1个、五十亿级园区3个,园区营业总收入提高5%。
在此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成都国家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实施一批分子育种、丘区农机、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深入推进种业振兴,推动天府现代种业园、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提能增效;同时加大农业招商引智力度,全年包装策划农业农村重点项目150个、发布投资机会清单200条,力争招引三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以上。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串点连线成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周末的大邑县庙湾村,路旁红梅盛开,河中碧波荡漾,一家咖啡店里,老板正忙得不可开交。“环境整治后,周末客流翻了番!”据村民们介绍,自去年村上实施“五清”行动以来,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环境卫生责任,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游客数量也大幅增长,商家每月户均增收超3000元。
庙湾村的巨变,仅仅是成都市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计划,2025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农村路面清扫、农村水面清洁、农村垃圾清运、农村违章清除、农村墙面清理“五清”工程,确保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6%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8%以上,指导新津区、邛崃市和31个试点村扎实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年度50个先行村和50个重点村,定期调度10个提升村特色IP培育进展,组团成片打造5条和美乡村示范带,培育壮大农事体验、民宿露营、民宿艺术等农商文旅体康融合业态,推进百大乡村消费新场景品质提升。
健全强村富民机制
稳步稳妥推动农业农村改革
“没想到可以领到这么多钱!”新年伊始,郫都区友爱镇筒春村村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新春“大礼包”——友爱镇首次举办土地分红仪式,71岁的村民吕金菊手捧着2657.2元的分红款,笑得合不拢嘴。
分红的主体是郫都区应用农业农村改革成果,引导当地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丰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村民们出土地,联合社出管理、机具、种子和人工,并创新农业生产“代种代收”模式,农户按土地总产出的60%分配,土地总产出的40%由联合社村集体成员按股分红。2024年联合社共计种植水稻2622.87亩、小麦2460亩、油菜1650亩,仅大春分红便达150余万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改革的精神贯穿全文,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成都市更是将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各项改革试点,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据悉,围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市将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落实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分级审批制度,推动宅基地进一步规范管理,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
围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我市将优化成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基层产权交易功能,丰富“农贷通”应用场景,推动粮食规模化种植补贴等通过平台在线直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推出气象指数、收入、价格指数等险种,持续做大成都乡村振兴基金规模;同时创新城市人才入乡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泳 图据 成都市及各区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