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懂辟谣了“喝普洱茶会导致钙流失”的传言:(点击跳转原文回顾)
在盛行饮茶养生的当代,除了“喝茶缺钙论”屡被提及之外,茶圈还有诸多似是而非的“饮茶损害健康”的相关流言广为流传,误导了无数爱茶人……
今天,小懂便化身“流言粉碎机”,逐个打假常见的饮茶有害流言,为养生之茶正名!不想继续被蒙在鼓里的茶友们,这篇文章一定要看看!
流言一:喝茶易骨质疏松?
近年来,“喝茶易骨质疏松?”的传闻愈演愈烈,这其实与“饮茶缺钙论”有一定相关性!因为钙是骨矿物质的一种,骨质疏松则是由骨基质、骨矿物质的含量减少引发。
换句话说,若是饮茶造成缺钙,是有可能造成骨变脆、出现骨折等骨质疏松症状。这便是为什么一听到骨质疏松,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补钙”。
不过,前两天探讨的“喝普洱茶不会引发缺钙”的科普文章,显然让这个谣言不攻自破。日常适量喝茶往往是不会造成钙流失、引发缺钙的。
对此,国外一项纳入了487594名有定期喝茶、喝咖啡习惯的实验研究结果就证实了每天喝3~4杯茶(250ml/杯),骨质疏松的风险降低了15%。
可见,“喝茶易骨质疏松”的说法过于一刀切了。浙江大学茶学系屠幼英教授曾建议成人通常以每天泡饮干茶5-15克,总体用水量控制在400-1500毫升为宜。
流言二:绿茶伤胃、红茶养胃?
“绿茶伤胃、红茶养胃”之说想必大家也耳熟能详?眼下南方正值倒春寒,小懂偶尔想泡上一杯绿茶喝,都会被热心同事提醒:“这么湿冷的天喝绿茶,小心伤胃!”
皆因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一不经发酵的茶,其味苦性寒,并保留了大量的天然物质;而全发酵的红茶味甘性温和,较高的发酵度也削减了内含物质含量。
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杨伟丽教授团队进行的同一鲜叶(产地、品种、嫩度一致)制成不同茶类的对比实验显示:绿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含量最高,红茶则垫底。
而收敛性强的茶多酚、刺激性大的咖啡碱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液,绿茶因含量高、刺激性更大,就被扣上了“伤胃”的帽子。
而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垫底的,茶性也比较温和的红茶,对人体肠胃的刺激性降低、减少胃液分泌,美其名曰“养胃”。真相确实如此吗?
其实,茶性寒、温虽然会对人体胃肠产生不一样的刺激性,却不代表刺激性大的就是伤胃、刺激性小的就是养胃了,喝茶伤不伤胃与季节、气温的关联性也不大。
寒冷季节能不能喝寒性的绿茶,主要是看饮茶人的体质怎么样?若是平和体质者,冬天喝什么茶都百无禁忌,而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就不太适合饮绿茶。
而“红茶养胃”目前也尚未有明确定论,“胃不好多喝红茶”也是要看情况的,若胃酸过多者饮红茶,其并非完全不含有咖啡碱,还是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不适感。
流言三:茶汤泡沫是农残超标?
日常冲泡头道茶时,经常会看到茶汤表面浮起细腻的泡沫,难免让人误以为这是茶叶不干净、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也让很多人误解“洗茶=洗掉农残”……
实际上,在国家食品安全严打农残之下,绝大多数合法经营的茶企生产的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都会保证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茶沫=农残超标”显然站不住脚。
而茶汤起泡沫的现象古人早就发现了,在西晋茶学家杜育编撰的《荈赋》中就记载道:“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可见古人将茶沫视为“精华”,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茶汤产生的泡沫实际上是茶叶内含的“茶皂素”,既不是农药残留、也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经相关科学研究证实,茶皂素具有抗菌、抗氧化、清炎镇痛、止咳化痰等效用,现有专门的技术将其提炼出来制成祛痰止咳、消炎抗浮肿等的药剂。
“洗茶=洗农残”的说法自然也是谣传了,如经年存放的老六堡、普洱熟茶等洗头道茶等同于“醒茶”,目的是为了去除仓储的杂味、陈味,激发茶香、醇化滋味。
流言四:保温杯泡茶析出重金属?
一到寒冷的季节,密闭性高、保温性能好、携带方便的保温杯就成为公认的“泡茶利器”。对于爱茶人来说,天冷了能随时随地喝上一杯热乎的茶,别提有多幸福了。
但关于保温杯泡茶有害论也时有多见,诸如“茶水长时间浸泡保温杯,会致使内壁析出大量重金属?”、“保温杯中沉积的茶垢会致癌?”等说法层出不穷。
现今市面上常见的304、316食品级不锈钢保温杯的一大特性就是“耐腐蚀”!因此,茶水不是强酸物质,想要腐蚀保温杯、释放出大量重金属的可能性几乎为0。
或许有人会说:“高温茶水可能会破坏不锈钢内壁的保护膜、从而释放重金属。”要知道保温杯泡的茶并不是始终高温,只是降温的速度减缓,难以破坏保护膜。
再来探讨“保温杯泡茶产生的茶垢致癌”这个问题,这是由于茶圈不少人普遍认为茶垢中含有的镉、砷、铅、汞等金属元素有诱发癌症的可能。
诚然,茶垢是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在茶水长时间放置期间发生氧化形成,但经相关专家经相关专家检测,其仅含有微量的铅和汞,镉含量为0。
另据相关研究分析:茶垢以碳、氧元素为主要成分,还含有少量的钾、钙、镁、铝、锌、硒等元素。可见,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并非是茶垢的主要金属元素!
由此说来,保温杯沉积的茶垢中含有的微量重金属不足以致癌!不过从卫生角度来说,建议保温茶泡茶留下的茶垢最好还是要经常清洗为宜。
流言五:隔夜茶富含亚硝酸盐致癌?
坊间有关“隔夜茶亚硝酸盐含量多会致癌”、“隔夜茶毒如蛇”的说法流传已久,央视《是真的吗》节目就曾进行过现泡茶和隔夜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现泡的普洱茶、菊花茶、龙井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2mg/L;在隔夜茶中,晾置12小时、24小时的普洱茶、菊花茶亚硝酸盐含量同样低于0.2mg/L。
▲截图来自央视《是真的吗》节目
只有隔夜的龙井茶中亚硝酸盐含量相对比较高,据央视实验人员检测,晾置12小时、24小时的隔夜龙井茶分别含有0.25mg/L、0.26mg/L的亚硝酸盐。
即便如此,上述三种品类的现泡茶、隔夜茶的亚硝酸盐含量也显著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限值——生活饮用水的亚硝酸盐限值为1mg/L。
▲截图来自央视《是真的吗》节目
由此看来,隔夜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并不高!而亚硝酸盐虽然有毒,却不是致癌物质,真正致癌的是以亚硝酸盐为前体物质的亚硝胺类物质!
不过,亚硝胺是由隔夜茶中的少量含有的二级胺类物质转化而来,远远达不到亚硝胺致癌的条件——持续大剂量(每千克体重吸收100~200mg亚硝胺)服用亚硝胺……
综上所述,茶圈诸多饮茶损害健康之说实属夸大其实!谣言止于智者,赶紧分享身边爱茶的朋友看看,从今天起别再被蒙骗了!
除了这五大常见的饮茶有损健康的传言,大家还听过哪些不太科学的饮茶流言?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大家一起讨论、避坑~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Association of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with osteoporosis risk: Aprospective study from the UK biobank, Shiyong Zhang, Siqing Wu, Bin Xia, Qiangsheng He, Ningning Mi, jinyu Zhao, Linmin Hu, Danni Wang, Linli Zheng, Puyi sheng, Jinqiu Yuan, Ziji zhang, Fuxin Wei;
[2]《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杨伟丽、肖文军、邓克尼(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7(5):384-386.);
[3]《茶叶生物化学》,宛晓春 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4]央视《是真的吗》科普节目;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茶知识
1、
与茶友谈茶、喝茶
群内不定时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