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蔡骘,现任广东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曾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第一中学副校长,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曾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首届中学化学青年教改积极分子”、广东省机关工委评选的“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校长”等称号。广东省新一轮基础教育 “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培养优秀学员,曾获聘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约教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等。
【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
作为广东基础教育的“领头羊”,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在2024年欢庆了自己的百年华诞。一个世纪以来,省实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包括蔡睿贤、范海福、岑可法、姜伯驹、钟南山、邓锡铭、黄耀祥等两院院士。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对省实校长蔡骘而言,教师这一角色已经历了从职业到事业,再到毕生追求志业的华丽转变。
站稳讲台:敬业踏实,热爱肯干
1996年,蔡骘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加入广东实验中学,成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把这份工作当作职业来对待,站稳讲台是教师的基本要求。”蔡骘回忆,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每堂课只有 40分钟,如何选择讲授内容,如何取舍,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和思考的问题。
蔡骘认为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在毕业后就进入省实,这里的课堂特色是“精讲精练”。“我们当时备课主要参考三类书籍:一类是教学参考书,一类是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还有一类是化学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相关的课外书籍。”每次备课时,他都努力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结合,这使得学生们非常喜欢他的化学课。
蔡骘还强调,省实老师的求实精神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基本功扎实,更在于他们对工作的敬业与热爱。他说:“老教师们踏实肯干,尽管工作量很大,却从不抱怨。作为年轻教师,我们看到他们如此任劳任怨,也倍感振奋,立志要把工作做好。”
技能傍身:寻求突破,升华敬业
站稳讲台后,教师需将职业升华为专业,以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这要求教师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蔡骘笑言,自己非常幸运,在站稳讲台后,恰逢信息化教学的浪潮。1997年,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中小学课堂,省实特别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2000年,蔡骘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化学中的化合价是一个难点,考虑到学生们对游戏的喜爱,他萌生了将化合价融入游戏设计的想法,让学生在通关的过程中掌握所有化合价。”当时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为每位老师配备了价值两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探索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蔡骘的教科研成果也接踵而至:1998年,他制作的课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以及撰写的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荣获广州市化学教研年会论文二等奖,并被评为广东省首届中学化学中青年教改积极分子;2001年,他的说课《化合价》荣获广州市化学说课大赛一等奖和广东省中青年化学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2002年,他撰写的论文《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获得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广州市化学教研年会论文一等奖,同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03年,他将实验探究应用于全市公开课《盐类的水解》中,并荣获2004年广州市首届中青年中学化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每次备课时,蔡骘都努力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结合,这使得学生们非常喜欢他的化学课
主攻事业:心怀大我,遵循规律
2004年,对蔡骘而言,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果,在高考中带领的班级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上线率达到了100%,重点大学录取率约为70%,本科录取率约为98%,其中陈雪华同学更是荣获广东省化学类高考总分状元。同年6月,蔡骘作为广东省第四批援藏队的一员,被派往林芝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担任副校长。尽管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分娩的妻子和未出生孩子的牵挂,但在党和国家的召唤下,他毅然坚决地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途,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涯。
在援藏期间,蔡骘发现学校的水管锈蚀严重,饮水问题迫在眉睫。他积极联系广州市教育局,成功争取到57.8万元的援助资金,用于改建和增建校园供水系统,解决了全校近2500名师生的饮水和用水难题。面对许多藏族农牧民子弟因贫困无法支付学费的困境,他四处奔走,联系爱心人士资助这些贫困学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共有 123名学生获得了资助,资助金额超过12万元。
在支教过程中,蔡骘深刻认识到,要让林芝的老师们深刻理解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走出去”。他向省实当时的校长郑炽钦汇报后,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出资70多万元,每年邀请20多位西藏教师到省实进行参观、交流和培训。三年来,在蔡骘的努力下,近百位教师得以到省实实地交流和学习。
他还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援藏项目,将“林芝一中图书馆”确定为广东省第四批援藏的重点项目。在地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他实践了新教师选聘办法,通过人事考察、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和年轻教师调入学校,并建立、实施新教师“双导师”培训制度,新老教师自愿结对,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
记者了解到,正常的援藏工作一年半就能结束,问及蔡骘为何明知道可以早点回去,却选择在西藏坚持了三年?蔡骘说:“我不想让自己的工作半途而废。当时援藏一年半左右时,‘林芝一中图书馆’的项目正好立项,要开始建设了,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个项目完成再走。”在蔡骘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3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终于建成,林芝一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内还设有两个报告厅和一个信息化室,这些设施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7年,蔡骘援藏归来,因当时工作需要,他被派去省实本世纪开办的第一所分校——当时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以下简称“省实天河”)担任常务副校长。彼时的省实天河除了“广东实验中学”和“禤锦科校长”这两个响亮的名号外,学校的一切几乎要从零开始。尽管身为常务副校长,蔡骘不仅要教初三化学,还要负责学校的多项事务,并四处宣讲以吸引学生报考。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分数无疑是其生命线,但蔡骘并没有将学生束缚于无尽的题海战术中。相反,他在黄玉凤老校长的带领下,从德育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蔡骘坚信:“省实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一旦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基于此,蔡骘在省实天河提出了“生命化六育”的教育理念,即通过体育、艺术、科技、生活、心理和环境六大教育模块,实现体育健康、艺术陶冶、科技启迪、生活培育、心理愉悦和环境影响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所长、身心健康”的人才。
省实天河的办学理念迅速赢得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办学不到五年,省实天河便成为广州最受欢迎的民办学校之一,每年报考人数超过6000人,中考成绩也名列前茅。
成为志业:乐教爱生,不忘初心
2017年,蔡骘出任省实副校长。“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两大核心问题。首先是如何在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实现五育并举,实现五育的深度融合。其次是示范辐射的问题,我们的 ‘实验性 ’和 ‘创新性’是在本校发展起来的,如何将这些经验推广到全省各地,实现精准帮扶,这是省实的责任和担当。”
从教近30年,教师这一职业对蔡骘而言,已经从职业升华为志业。他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家精神需要从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渗透和践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必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蔡骘认为,乐教爱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的原则。“时代在变迁,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但教育家精神的内核始终不变。教师也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福祉放在首位。”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