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们每天都穿着统一的校服,上着差不多的课程,一步一步地完成基础教育的每个阶段,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只是为了走上高考的考场,而在此之前,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其他东西似乎都不重要,这种整齐划一的生活,正在悄悄抹去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被一本本习题册和一张张习题卷给掩埋了,他们仿佛成了教育流水线上的产品,早已被磨灭了属于自己的个性,而当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后,那些敢于表达自我的人,反而成了教育流水线上最独特的声音。
作文从小学到高中,伴随着基础教育的十二年时间,学生对写作文这件事虽然感到疲累,但也早已习以为常。作文也成了考试估分中的难题,在成绩单发下来之前,谁也不清楚自己的作文是否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高中生期末0分作文走红,老师:想给满分但不能,思想远超同龄人
然而一名来自浙江省的高中生,却在下笔之前就已经知晓了自己的作文分数——0分,不是因为他一字没写,恰恰相反,该学生的作文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但却是一篇注定拿不到分数的作文。
这篇题为"我该如何度过余生"的作文获得了零分,却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超过70万的点赞,在文章的开头,考生坦然承认:自己在语文考试中昏昏沉沉的睡着了,在被班主任叫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免不了在考试结束后遭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骂。
似乎是有感而发,亦或者这样的声音一直都在,只是被压抑的太久了,高中生借用这篇作文,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他抒写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能适应学校生活,自己却做不到?
他记录了自己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文章表达方式很简单,但却情感充沛,内容深刻,令阅卷老师看后也感到眼前一亮:这名高中生的思想深度远超同龄人,虽然很想给满分,但从考试的原则角度来看,这篇跑题作文注定0分。
这位17岁的高中生用一支笔,画出了当代学生内心世界的缩影。他没有按照考试要求写作,而是真实记录下自己在考场上的所思所想。从昏昏欲睡被老师叫醒,到对未来人生的深度思考,字里行字间透露着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困惑与迷茫。
高中生期末0分作文走红,让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思考:教育或许有着其固定的标准化,但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若以过度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去要求学生,这也只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与个性化的表达。
作文的评判标准不该以套路和技巧为主,更应强调真情实感的表达
按照作文固定的评判标准来看,优秀的作文千篇一律,而0分的作文却是花样百出,有学生在题目为《年味》的作文中画了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她眼中这就是年味的最好体现,然而这篇作文不仅被判了0分,还被老师要求重写。
常有老师吐槽现在的学生,总是挑战考试的原则和底线,可若非教育的过度标准化达到了触底反弹的地步,或许不会有这么多的学生选择牺牲分数去表达自己的不满。
以这篇高中生0分作文为契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反思当下教育模式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更应该去思考:作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多数考生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喜好,选择用千篇一律的固定模板去写作文,一篇考场作文充满了"套路"和"技巧",却唯独缺乏了对学生真实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作为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在作文的评阅中应更加侧重对学生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的评估,让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作文成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而不再是味同嚼蜡的考场产品。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的作文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让每一篇作文都成为独特的生命记录。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