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不仅是当地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也是向外输出的特色农产品。近日,湖州市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以南浔区的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试点单位,探索出了一条水产品全流程数字化追溯的新路径。
在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内,一尾尾活蹦乱跳的大口黑鲈被捕捞上岸,马上就要装车运往全国各地市场。这些即将奔赴餐桌的鱼,经历了严格“体检”,在捕捞前,它们都完成了两次兽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通过庆渔堂数字渔村运营服务管理平台一键上传可直通浙江省“浙食链”系统,从鱼塘到餐桌,全程数字化追溯,让水产品交易有迹可循。
“浙食链”的全称是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产品信息录入“浙食链”后,就像获得了一个“数字身份证”。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浙食链”二维码,这个产品的产地、检验检测等信息都可以清楚看到。
以往,养殖户多是提供纸质票证,水产品追溯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极易“断链”或发生货证不对应的情形。而现在,水产品从养殖环节即完成产地品控、采购交易等溯源信息上链,追溯信息可直接推送至市场商户“浙食链”,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实现有效衔接,解决了追溯难、货证比对难等问题,保障了水产品追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杭州市萧山区新农都水产市场经营户郑挺就感受到这份便利,“以前采购我们会要一下产地证明和检测报告,还担心报告有假。如今从产地直接联通‘浙食链’,采购踏实多了,要是哪批鱼有问题,一下子就能查到源头。”
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渔村负责人卜卫锋说:“现在,下游采购商的信息都被我们录入到系统里了。不管是鱼的品种、检测报告,还是产地证明,甚至每一批鱼的重量,都用一个‘浙食链’码整合起来了。”
截至目前,庆渔堂已经和湖州市范围内2400家养殖户、7000多个鱼塘建立起紧密的供销合作关系。近两个月,已链上交易超200吨,水产品主销上海、江苏、广东、湖北等地,产值突破400万元。
“从产地侧完成‘溯源+检测’的上游追溯链,将信息向下游的经销商进行推送,不仅保障了入市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还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下一步,我们将在试点的基础上,联合农业部门,推进全市水产养殖、农批农贸市场、大型商超以及批发配送单位水产品上链,推动全市水产品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的建立。”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闻雪娅说。
原标题:从鱼塘到餐桌,南浔探索水产品全程数字化追溯新路径
栏目编辑:吕倩雯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