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上午,漳浦法院依托司法服务“5E”平台,联合漳州市人大代表、古雷开发区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副秘书长林江太共同参与案件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成功化解了一起持续五年涉案标的570余万元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五年欠债未付,引发双方纠纷

原来,在古雷开发区某石化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原告厦门某建筑租赁设备有限公司与被告福建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双方约定了合同单价、承包方式等条款。原告依约施工完毕后,案涉工程于2021年8月投入使用,但双方因款项支付方式、支付时间未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剩余工程款迟迟未能完成支付。

讨款一波三折,和解又起风波

2023年4月,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剩余工程款。经过多次协商,双方决定自行庭外和解,原告撤回起诉。但双方就付款方案依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剩余工程款依旧未向原告支付。

因剩余工程款数额巨大,还款又遥遥无期,导致原告资金链出现断裂风险,经营即将陷入困境。2025年1月,原告再次向法院起诉,维权之路一波三折。

法官携手代表,合力解开“疙瘩”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认真阅卷并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案情,考虑到本案涉及古雷石化项目,又关系企业存亡,涉案标的额大,法官决定依托司法服务“5E”平台,联合市人大代表、古雷开发区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副秘书长林江太参与案件调解,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

为节约原被告双方时间,提高调解效率,承办法官全程通过多元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线上调解现场,本就“水火不容”的双方情绪激动,各自表达自己的不满与难处。

“大家先不要激动,既然双方都有调解意愿,咱们大家好好商量,共同探讨妥善处理方案,努力解决问题。”人大代表迅速介入,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凭借自身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熟悉社情民意、深得群众信任等独特优势,为原、被告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使得双方当事人得以在相对平和、理性的氛围中展开对话。

经办法官则从法律的角度进行释明、劝说,最后在法官的专业释法说理和人大代表的温情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就应付金额及付款时间达成一致意见,并线上签订了调解协议,持续五年的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案件调解成功后,林江太代表对本次调解经历感触颇深,他表示:“我不是第一次参与基层的调解工作,但这一次的调解经历给我带来了三个不一样的‘第一次’体验,整个过程我既是调解员,也是监督员,更是一名观察员。身临其境地使用智能化在线调解室和调解设备,感受高效化、便民化的司法服务,是真正将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到司法服务工作,涉外司法服务‘5E’平台提出的现代化司法服务理念,也很契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的要求。”

司法服务“5E”平台设立一周年来,漳浦法院通过这座解纷桥梁成功化解了20起纠纷。下一步,漳浦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充分发挥“5E”平台作用,凝聚企业及企业家联合会、人大代表调解员等多元解纷力量,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积极打造司法服务重点项目品牌,以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