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三天,二次元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近日,一条在贵州遵义赤水举办漫展的视频,受到B站100多万网友追捧。


B站上,一条在贵州遵义赤水举办漫展的视频,受到100多万网友追捧。

对于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漫展并不是稀有事物。如今,包括二次元在内的各类“小众文化”开始下沉,据不完全统计,2月在浙江举办的40余场漫展中,县城漫展占比已经过半。此外,小城里也办起了脱口秀、剧本杀、音乐剧等活动,不仅给了县城爱好者们窥见文化同盟的机会,也是各地吸引年轻人到当地旅游、消费的契机。

当舶来品撞上本土文化,当县城搭配潮流玩法,一个独具风味的梦正在悄然酝酿。

县城闯进小众赛道

上周末,来自宁波慈溪的枢老师(化名)一早穿上洛丽塔裙,戴上蝴蝶结发饰,扫了辆共享单车来到“家门口”的活动现场。

这是在慈溪吾悦广场举办的一场漫展嘉年华。一进大门,蒲公英形状的灯球和空中花朵装饰营造出梦幻色调,随处可见的动漫元素仿佛将二次元世界“搬”进现实。“完全低估了县城的二次元浓度!”枢老师感叹,老家的漫展让她在时间安排上从容许多,体验感也完全不输城市里的大展。


慈溪漫展的coser。受访者供图

“两天内就有8万人参与,多数是学生群体。”慈溪吾悦广场总经理严明说,coser(动漫角色扮演者)都礼貌热情,气氛轻松包容,即便是从未接触过二次元的人也能共享这份快乐。

对于这一代伴随互联网成长的Z世代而言,或多或少都有被动漫、游戏中的角色陪伴的时光。县城漫展,作为一种对文娱生活的填充,让年轻人可以寻找到同好,获得精神满足。

为此,各地小城纷纷拿出商城、酒店、会展中心等场地,搭上这趟二次元“顺风车”。

县城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也让一些爱好者开始“反向赶集”。自称“老二次元”的00后潇潇(化名),就专门从杭州赶到温州苍南,参加“第四届CY新年盛典-动漫游戏交流会”,“听说小县城的漫展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没犹豫就去了。”

“县城消费结构正在走向年轻化。有些相对小众的文化活动,因为年轻人的喜欢,能带动市场活力,影响力并不弱。”今年年初,呵呵喜剧主理人杨扬经常“泡”在路桥金清镇高升村的文化礼堂内,一场场乡村脱口秀接连上演。往往上一场的观众在出口还没散完,下一场的观众就已等在门口。

在杨扬看来,青年们带来了消费需求,县城数字消费基建的不断完善,也为各种新业态入驻提供了基础。现在,无论大城小县,只要有“真材实料”,就能成功吸引一批拥趸。


呵呵喜剧的脱口秀走进县城。受访者供图

年轻人涌入,“爆改”小城

随着县城纷纷出手抢占小众赛道,年轻人的涌入,也让小城里的化学反应不断发生。

不少参加过县城漫展的二次元爱好者表示,参加活动,最重要的不是看展,而是在人群里寻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有些观众虽然穿着常服,背着的‘痛包’就是一种身份暗号。”潇潇说。

严明表示,自从2023年吾悦广场开办漫展以来,已经组建了20个二次元社群,每个群都有200余人。“大家兴趣相投,所以发布消息传播很快,这两年吸引不少周边城市的爱好者来到慈溪看展,这些流量又会转化成消费订单。”

无独有偶,在路桥的十里长街,十里潮玩集合店也逐渐成为当地二次元爱好者的桥梁。

走进店里,徽章、收藏卡、相卡、手办、扭蛋、挂件、盲盒、毛绒玩偶等潮玩产品琳琅满目。尽管是工作日,在店里选购的年轻人依然不少。

作为老街上的新业态,这却是家不折不扣的网红店。“春节期间,每天营业额近2万元,人流量超1万人次。”该店负责人章伟青说,电影《哪吒2》上映后,“哪吒手办现在根本不够卖,一上架就被抢光了。”

“小县城卖潮玩,不比大城市差。”在章伟青看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潮流文化传播早已打破地域限制。小镇青年追求与大城市同频的潮流,自然也带动了本地消费。


位于路桥的十里长街的十里潮玩集合店。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许多县城原本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伴随流量的引入,也让这些优势资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听场脱口秀”“玩一次沉浸式剧本杀”等文娱活动已经被列入打卡一座县城的旅游清单。“很多观众听完我们的演出,也会去打卡景点、吃路桥‘糯叽叽’美食,自发挖掘出小众出片地点。”杨扬笑言,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自来水安利”,也为当地旅游的沉寂资源带来新“看点”和“卖点”。

小众文化与县城的“双向进化”

“最开始办漫展,心里也直打鼓,不确定县城有没有受众。”慈溪吾悦广场企划部副总监陈玲坦言,回想起2023年办的第一场漫展,当时身边也有不理解的声音,但团队顶住了压力。尽管流程细节还稍显粗糙,观众的热情却为他们注入了信心。

近两年,随着二次元的风刮得更加猛烈,从业者也越发感受到,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让大家对于亚文化接受度越来越高。如果说曾经的漫展只是一部分人的情感流放地,现在俨然成了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县城虽小,也应当打开思路,积极接纳、拥抱小众文化。”陈玲说,办了五届漫展后,自己的想法也发生转变,觉得“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一定是主流的”。


慈溪吾悦广场的漫展举办“一日店长”活动。受访者供图

当然,新文化、新业态进入县城后,融合并非一蹴而就,“水土不服”也是常态。

“印象最深的一次,莫过于穿着‘全皮’(全套服装),大过年的在县城根本打不到车。”一位从杭州被邀请到周边县城参加漫展的coser说,当漫展结束,从郊区前往动车站,十几公里的路程,是一位当地粉丝骑着电动车送的他。

更不必说县城漫展尚在发展初期,嘉宾难请、展商也不多,且内容存在同质化——通常是在大而空旷的场地里,表演随舞、Live等常规节目。

“光有新业态还不够,服务、环境都要同步跟上,逐步接轨大城市。”陈玲说,为了提升体验,方便coser提早进行化妆准备,他们在早上7时额外开辟入场通道,还设置了化妆区、摄影区等,今年还增加了动漫音乐剧环节。

为了打破“一次性消费”模式,杭州玄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参与漫展之余,还开拓了“动漫IP+县城文旅”的路线。“我们会选择与各地气质相符合的IP入驻,打造主题游路线,比如将我们的《秦时明月》与横店秦王宫展开跨界合作,《师兄啊师兄》也基于道家特色和龙虎山文旅结合,都实现了‘1+1>2’的效果。”玄机科技高级合伙人茅中元表示。

在越来越多这样的“双向奔赴”里,县城与小众文化也将走出“一时热闹”,走向“细水长流”。

原标题:“小众文化”下沉,年轻人如何爆改县城?

栏目主编:周春晟 文字编辑:夏徐寅 题图来源:潮新闻

来源:作者:潮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