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摄影:温柔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出口加工区。2024年底,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汕头、湛江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方案。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

近期,广东省政府印发了《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和《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2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建设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谋划部署等。

“依托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引导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聚集,是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对全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更好服务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

01

给予两个临港经济区更大自主性和灵活性

汕头、湛江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联系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交汇地,交通区位条件好、资源禀赋优、外向程度高。

特别是,湛江拥有对接东盟市场航程最短港口(雷州乌石港区距离越南海防港仅158海里),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隔海相望,有较好对接东盟产业链基础;汕头拥有丰富的海外华侨资源,汕头广澳港区基础良好,与泰国等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密切。

根据建设方案,汕头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04.93平方公里,湛江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48.81平方公里。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功能定位、五方面重点任务及系列支持政策。

“一条主线”:就是依托全省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塑造能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临港经济区,力争到2030年,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汇聚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企业,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目标区域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典范,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个功能定位”:建设方案明确了汕头临港经济区打造支撑汕头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南沿海区域性综合贸易航运中心、产业开放合作的门户窗口等三个功能定位;明确了湛江临港经济区打造国家战略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面向东盟产业协作的桥头堡、联接内外循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三个功能定位。

“五方面重点任务”:即两个方案均明确提出要强化港区建设、构建临港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两个建设方案加大‘放权赋能’力度。明确提出要赋予临港经济区管理机构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并依法承接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赋予的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给予两个临港经济区更大自主性和灵活性。”朱伟介绍。

同时,省级层面将从财政资金、人才、用地、用能、金融、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临港经济区大力支持,如给予财政资金专项补助、延伸适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相关支持政策、分级分类优化保障用地指标等。

02

注重强化龙头企业项目牵引作用

“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是我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动两个经济区加快发展。”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欣表示。

黄欣介绍,今年省商务厅将两个经济区纳入2025“投资广东”百场重点招商引资活动计划中,创新开展股权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特别是精准对接境外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招商,争取落户一批标志性大项目,夯实两个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基础。

此外,将大力组织跨国公司投资考察。常态化组织跨国企业交流活动,特别是把握广交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带动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有力态势。

“我们指导两地找准产业主攻方向,汕头着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湛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轻工纺织、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介绍。

与此同时,在上述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还注重落实国家、省有关战略决策,注重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注重强化龙头企业项目牵引作用。

特别是在龙头企业项目牵引上,汕头依托上海电气、金风科技、洛阳轴承、中车电机、超声电子、立讯精密等企业项目,湛江依托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中海油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大唐国际雷州电厂等企业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引入配套企业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升级。

03

推动两个临港经济区实现差异化发展

“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从东北亚到东南亚,汕头在这条海岸线、航运线上是个黄金接驳点,正是这一优越的区位,造就了汕头百年商埠的繁荣。”汕头市委副书记赖小卫表示。

赖小卫介绍,汕头是国家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有着顶层设计的制度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著名侨乡的人文优势、充分叠加的政策优势、不断完善的功能优势、基础扎实的产业优势这六个方面的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特别是,汕头作为经济特区,最大政策优势就是特区的立法权。同时,临港经济区也涵盖了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和全国唯一的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及广东省自由贸易区的联动区,这些政策的叠加促使汕头建设临港经济区有充分的依据和条件。

此外,汕头有着基础扎实的产业优势。按照总体方案的部署,汕头发展了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比如,海上风电产业方面,汕头正在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目前产业链非常完整,正在建试验平台等等。

湛江三面环海,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湛江临港经济区是广东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隔海相望,其乌石港口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之一,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湛江市常务副市长牟治平表示。

牟治平介绍,湛江编制《湛江临港经济区乌石片区概念性规划和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港口为触媒基点,完善运输网络,致力于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打造西海岸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基地和对接海南重要能源供应基地。

同时,湛江紧抓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策红利,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能源电力、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中海油乌石油田群、中国大唐电厂均已落地投产,此外还引进了水下清洁机器人、工业无人机、科技航空活塞发动机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落户。

近三年,临港经济区引进产业项目超100个,总投资额超420亿元。202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9%。

“我们在制定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方案时,注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发展方向、建设内容、支持重点等方面各有侧重。”朱伟举例介绍,比如对外开放合作方面,汕头临港经济区重点是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打造国家聚侨、联侨、惠侨枢纽,湛江临港经济区重点是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产业链合作。

“我们将会同汕头、湛江两市政府着力抓好建设方案的落地落实,进一步细化各项支持举措,加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围绕各自的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色项目,推动两个临港经济区实现差异化发展。”朱伟表示。

来源: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 信编辑部(编辑:池边树)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