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政府印发了 《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建设方案》)。2月21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建设临港经济区的谋划部署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政策支持举措等。
“建设临港经济区是汕头人民梦寐以求的大项目。”会上,汕头市委副书记赖小卫表示,汕头有信心、有决心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决策部署。
优越区位带来建设优势
根据《建设方案》,汕头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04.93平方公里,力争到2030年,汇聚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企业,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目标区域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典范,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建设临港经济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方案》明确,汕头临港经济区将打造成为支撑汕头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南沿海区域性综合贸易航运中心、产业开放合作的门户窗口。
“优越的交通区位,造就了汕头百年商埠的繁荣。”赖小卫以“郑和七下西洋,据记载五次经过汕头”“恩格斯称赞‘汕头是唯一有商业意义的口岸’”等事例举例,表明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从交通区位来看,汕头地处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在广东经济地理版图上占据独特地位。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汕头拥有粤东唯一核心港区,目前已开通内贸航线12条、国际集装箱航线24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省前列。去年刚开通的汕汕高铁直通临港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1小时交通圈,加速叠加区位优势。
汕头因侨而兴、因侨而立。侨乡是汕头的金字招牌,有着民营经济活跃、华侨华人遍布海外等独特优势。去年,汕头成功举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260多个潮商社团、2800多名嘉宾云集汕头,进一步激发海内外潮侨潮人返乡投资兴趣。赖小卫说,“这一重大资源是汕头未来发展临港经济区,开展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力量”。
除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外,汕头临港经济区同时涵盖了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和全国唯一的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及广东省自由贸易区联动区,能叠加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汕头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区。
发展临港制造业和服务业
发挥好港口功能是建设临港经济区的前提条件,《建设方案》提出重点推进汕头港广澳港区建设,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与汕头综合保税区的联动、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一体化国家贸易流通港。
产业发展方面,汕头临港经济区将依托良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临港制造业集群和现代临港服务业集群,着力打造出口导向型产业集聚高地。
“汕头港正在扩建,同时在省的支持下,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疏港铁路的建设,货物的畅通功能也将进一步凸显。”赖小卫介绍,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是全国三个登陆站之一,国际通信出口带宽占全国50%以上,非常适合发展以跨境数据传输业务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同时,汕头作为汕潮揭都市圈主中心的地位,在城市服务配套等各方面都为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汕头正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产业等“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合理布局、蓬勃发展。赖小卫表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在汕头都有相对扎实的基础。
“海上风电产业方面,我们正在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赖小卫说。坐拥全国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电场之一,汕头正依托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带动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正全力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现已基本建成“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并加快建设六自由度地面测试平台、临海试验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省的部署,再进一步细化规划、完善设计,加快建设进度。”赖小卫说,汕头将在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招商引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建设临港试验区,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支撑。
来源:南方+、汕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