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苏报融媒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苏城轩)作为城市轮廓的代名词,城市天际线关乎视觉美感。近期,随着中街路弱电架空线缆整治完成,姑苏区最近两年已完成608条支路街巷架空线缆整治,累计剪除废线354.1公里,拆除老旧分纤箱4069个,安装“四合一”分纤箱1525座,擦亮城市天际线。

中街路片区位于古城区中心地带,分布着马大箓巷、王洗马巷等充满历史典故的古街小巷,沿街建筑粉墙黛瓦,参差错落,展现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这里不仅是古城居民生活的休闲空间,更是外地游客Citywalk的好去处。美中不足的是,杂乱交缠的各类入户线缆就像蜘蛛网一样挂在墙上,长期盘桓在居民头顶,影响中街路街区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对此,姑苏区实地踏勘摸排中街路架空线缆问题点位39处,对原先随意杂乱分布的各种弱电线缆进行统一梳理,清理废旧线,重新布放光缆,并对沿街线缆进行美化,让走线由显变隐,消除视觉污染。同时,施工人员还将通信运营商老旧破损的分纤箱替换为“四合一”分纤箱,排除安全隐患,提升沿街立面美观度。

“支路街巷作为古城的‘毛细血管’,承载着一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和人文记忆,也与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息息相关。推进支路街巷治理,不仅能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古城空间布局,增强古城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氛围。”姑苏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两年来,他们根据城区内外街巷风貌和线路分布特点,分批分期推进支路街巷架空线缆整治工作,做好废线剪除、光缆绑扎、线路割接、分纤箱整合、箱体修复等整治,初步达成了硬件提升、线路简化、空间净化的整治目标,与古城的历史韵味相得益彰,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加整洁、美观的游览和居住环境。

为从根本上解决空中“蜘蛛网”问题,姑苏区积极探索长效治理新路径,在集中推进支路街巷架空线缆规整的同时,推出两张工作清单,即落实新增架空线缆规范提示清单、提前备案工作清单。其中,对已完成线缆整治的街巷,向各通信运营商发放规范提示清单,清晰列明原则不新增架空线缆路由、用户光缆按路径整合至“四合一”分纤箱等6项要求。对未实施线缆入地的街巷,制作提前备案清单,确有需要开展放缆业务的通信运营商应做好报备并纳入清单严格管理,强化源头治理,推动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此外,姑苏区还强化闭环管理,开展整治工作“回头看”,如发现光缆违规布放的,责令弱电权属单位限期拆除。对难以查实责任主体的问题,则由牵头实施整治的运营商兜底处置,杜绝私拉乱接和飞线“回潮”的产生。截至目前,累计处置无主光缆下垂、线槽破裂等问题21处。下一步,姑苏区将结合古城架空线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梳理暂不具备入地条件的街巷,继续开展街巷弱电架空线缆整治,剪断头顶“蜘蛛网”,焕新古城风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