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攻城的作战难度非常大,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仗,俄军都曾经兵临乌克兰首都基辅了,架势已经全面铺开,但就是不敢攻城。
孙子兵法有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作为军事指挥大家,他明确指出打仗,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因此,攻城的消耗非常大,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选择在攻城中歼灭敌人。
解放战争,我军有数次攻城的战例,各个野战军都有参与,其中,华野(三野)和东野(四野)承担的攻城任务较多。
华野攻城的经典战例是济南战役和上海战役,但都伤亡非常大。济南战役持续8天,让华野的精锐三纵减员严重,许世友作为攻城的总指挥,直接从那以后开启了休养模式,不再参与淮海战役!上海战役持续16天,牺牲了3万人,可以说是血战。
相比较而言,东野的攻城效率更高,一般是以小时计算。因为辽沈战役就是讲究速战速决,攻城速度如若不快,也就意味着失败。
辽沈战役的关键是攻打锦州,但东野打锦州其实风险很大。
一是老蒋已要求卫立煌全力出击,发出增援锦州及放弃长春之训示,组成西进兵团,沈阳主力已编成由廖耀湘率领的出辽西机动兵团。
二是在锦州以西、沿渤海的锦西、葫芦岛,除原驻的四个师外,老蒋再从华北增调六个师,又把原驻烟台的两个师调来,组成东进兵团,由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以塔山为主攻方向,向锦州攻击前进。
此外,还有北平和沈阳空军随时都能支援。
更为艰难的是,东野的粮草被廖耀湘断了,我们要知道,多少决定历史走向的战争,就因为粮草被断,从而改变输赢的局势,因此,国军觉得他们还能打一打。
对于国共双方而言,此刻时间非常重要。
国军要抢时间,对我军形成围攻之势,一旦合围达成,我军就被包饺子了。所以沈阳、长春的国军都迟迟不动,他们其实都是在等待时机,他们希望我军攻打锦州迟迟不下,最好能够消耗我军的士气和锐气。
我军则也要抢时间,因为真的很久攻不下锦州,战争形势确实会很快逆转,从包围到反包围,只是顷刻之间。
只是国民党没想到,四野的攻城效率那么强,锦州可以那么快打下来,因为谁也想不到,抗日战争国军守城也能守个把月,遇到东野直接只能按小时计算,从总攻开始到解放锦州,只用了31小时。
国军根本来不及做太大反应,锦州就被拿下了!
一直到后面,东野再也没有给国军还能打一打的希望,出关后打天津,毛主席要求3天内攻克天津,命令传到林总那里后,林总又是以小时计算,只给刘亚楼48小时,可刘亚楼却气定神闲地向林总表示:“30个小时内保证把天津拿下。”
最终,东野攻打天津只用了29小时,展现了东野强大的攻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