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川军军官万作孚出席苏州日军投降仪式,实现“国土不复,誓不返川”的夙愿!
万作孚,1913年4月生于崇宁县。1岁丧母3岁丧父,跟着奶奶和叔叔相依为命。为继承在讨袁战争中牺牲的父亲报效国家的遗志,他在读书期间非常刻苦努力,是深受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学霸。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不费吹灰之力地拉开侵占东三省的序幕。消息传到崇宁县一中后,正在读高三的万作孚愤慨不已,毅然决然地报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强烈渴望学到一身杀敌本领,早日把鬼子赶出东三全境,收复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万作孚在军校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教官。可是,还没等到他桃李满天下,日寇又炮制了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这个时候的万作孚,在军校的讲台上再也待不住了,一门心思想着上前线带兵打鬼子。经过多次苦苦申请,万作孚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战场,在川军145师饶国华部任少校作战参谋,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浴血抗战生涯。
万作孚先是随部队在泸、苏、皖、浙、赣等地抗击日寇,后又参加了广德、泗安、潜山、芜湖、马垱、铜陵、顺安、浙赣等战役,多次英勇负伤,接连升任营长、团长。1942年5月,日军以四个半师团的兵力,从奉化、余杭发起进攻,拉开了“浙赣战役”的序幕。万作孚奉命率部向占领衢州、江山、贵池等地的敌军进攻,以牵制敌人南犯,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一天晚上,中日两军在贵池发生激烈遭遇战。由于日军火力太猛,加上天黑搞不清楚敌情,国军部队只好边打边撤,但这股凶悍的日军却一直紧追不舍,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怎么也甩不掉。在这危急关头,万作孚亲率一营兵力前来阻击敌人,为掩护大部队顺利撤离战场,他抱着同归于尽的信念,与日寇大军展开殊死决战。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却仍坚持指挥战斗,最后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一处断墙的角落里。
黎明时分,大雾弥漫,万作孚被日军打扫战场的喊叫声惊醒。他急忙从地上爬起来,拼命地往相反方向奔跑,日军随即就发现了动静,紧追不舍地开枪射杀。他灵机一动脱下衣服,奋力往左边一甩挂在了树枝上,立马跳入右边的水沟里躲藏了起来。因为浓雾中的能见度太低,日军以为他往左边逃跑了,就叽里呱啦地一通乱叫着追了上去。
水沟里的蚂蟥尝到血腥味,成群结队地游荡过来,死死地叮在万作孚身上,拼命地吸着他的血。万作孚刚想爬上岸去甩掉蚂蝗,忽然又听见日军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只好一只手抓住芭茅蔸,一只手用树枝轻轻地驱赶蚂蟥。日军离开以后,万作孚因失血过多昏迷过去,幸好被老百姓救起来秘密医治。万作孚伤势痊愈后立马回到部队,战友们见到他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家都以为他已经壮烈牺牲了!
万作孚作战英勇,视死如归,指挥战斗灵活机动,曾荣获“干城勋章”在内的多枚军功章,消息传到家乡崇宁县后,时任崇宁县长谭金荣特为其家属亲赠“火焰匾”,表彰他英勇杀敌、为川军、为崇宁县人民争光的功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上旬,他被任命为中国政府在苏州接受日军投降的受降官,参与受降仪式,终于实现他出川抗日时“不驱日寇,誓不回川”的夙愿,也兑现了350万川军的抗日誓言,他是铁骨铮铮的抗日英雄,更是全体川人抗日精神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