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鲍安顺

每天到湖畔走走,看了一个冬季的柳,由绿色变成金色,然后短暂落叶,细丝飘飘,在寒风里仍然细柔轻盈。

绿色,是柳在一年里的主色调,翠柳生烟,盈目怡心,迷离朦胧。金柳,非常耀眼,却只有几天的辉煌,就烟消云散,在深冬落尽。柳的落叶期很短暂,不到一个月,它又新芽微出,绿意春动。柳在立春后,渐吐新叶,生出翠盈新丝,迷人风光。

万物生长,不负春光,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时。唐代诗人刘长卿,在他的《立春》诗里写道:“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诗意是说,立春后的二月里,春意渐起,冬雪掩藏下的柳树绿芽,悄悄探出了头,很快就新丝长成,垂到了水里,或倒映水面。那“煮新丝”之说,是形容二月柳枝新荣,煞是迷人。在立春后,柳映春水的景象,让江水里的黄鲫鱼,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不再认识了。是呀,那春之生机盎然,柳态之美,都是新鲜的,有着异样的风光,异样的生气,异于寒冬,大不一样了。


立春后,日暖烟轻,春与人宜。在《汉宫春·立春日》里就有记载:“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诗里的“染柳”,犹如“二月煮新丝”,那“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柳更欣喜,它是春发新绿的前奏,春意盎然的新嫁娘。

大地和气暖,二月煮新丝,在正月里,立春是冬去春来的气象节点,以柳叶吐绿为代喻,最为恰如其分,符合立春的气象特点。唐代诗人,写二月春柳者众多,其中温庭筠有一句:“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那景致含羞,弱柳婆娑起舞,春雨生烟,春意若隐若现。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句经典写柳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成千古佳句,妙不可言。贺知章写柳精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的柳叶,也似剪刀,形象生动,让人思绪万千,心驰神往。

唐代诗人聂夷中,在他的《咏田家》中写有一句:“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那诗里的“卖新丝”,不是指柳丝,是蚕农养殖的蚕丝,那蚕在二月尚未结茧,蚕丝早就成了抵债之物。那诗意里充满悲情,无法与立春的景象相比。

立春了,白昼渐长,太阳渐暖,春天的序幕揭开了,意味着冬藏结束,万物萌发。我们数着春夏秋冬,从小到大,从大到老,看着冬走尽,春又回。那立春,是春的开始,一年的希望,有柳的美好,人的愿望。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