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火车站,是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一个标志,它见证了城市百年间的时光流转,记录下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来来往往。这里是许多人出发的第一站,也是许多人抵达岛城的第一站,每天迎来送往着天南地北的旅客与市民游子,承载了无数人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
通过一组不同时期的老照片,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下,那处在原址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青岛火车站,看看主建筑的钟表楼和候车厅的岁月变迁。
1900年,建造时的青岛火车站。
1898年3月6日,德国当局逼迫清政府签订了《 胶澳租借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将胶澳地区租借给德国,期限为99年,并允许德国在该地区享有修建铁路和开采矿产的特权。
1899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在青岛举行正式开工典礼,同时着手青岛火车站的建设。胶济铁路分6个工段,分别施工并通车运营,从东往西向山东腹地延展。
上世纪初,建成之始的青岛火车站,周围建筑还不多,火车站钟楼与胶澳警察署不仅是当时的主要建筑,百余年后依旧是这座城市的优秀历史留存。
1901年,建成之初的青岛火车站。
青岛火车站初建于1900年1月,竣工于1901年秋,是胶济铁路的起点,山东省境内建立最早的火车站。由德国人路易斯·锡乐巴和阿尔弗雷德·格德尔茨设计,原山东铁道公司承建。
原规划火车站拟建在靠近货运码头的栈桥附近,但由于一些轨道建设上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才最终确定火车站建在了现在这个位置。如果当年的方案能够实行,那真的是下了火车就能看到大海,也不用近些年这么折腾了。
1904年的青岛火车站
青岛火车站的主体建筑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两部分组成,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候车大厅的主入口为三座拱门,南侧相连的是一座高约30米的尖顶钟楼,一百多年里,守望着城市,见证着变迁,这座钟楼同样也是青岛的一座象征性建筑。
近三十多年来,青岛火车站虽几经改造,变化极大,但还保持着基本容貌的老钟表楼,每当看到它,依旧是这座城市许多市民的一种希望与寄托。
钟楼风貌
上世纪一十年代,德占时期的青岛火车站,钟表楼与候车厅,老照片中,这种青岛人非常熟悉的原始风貌,一直保留了九十年。
约1911年的青岛火车站内景
火车站站前公园
1914年,日本战胜德国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强占了胶济铁路。在青岛火车站前广场修建了“千叶公园”。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改称青岛市第五公园。这处曾为许多市民游客提供休憩场所的老公园,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青岛火车站广场大规模改造时被拆除。
二十年代初的青岛火车站
1925年的青岛火车站
1923年1月1日,中国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胶济铁路,也收回了青岛火车站,至1月29日全路接管完毕,胶济铁路事务从1923年2月1日起归中方管理。
二十年代的火车站
二十年代日军航拍的青岛火车站及周边
三十年代,青岛火车站站台及胶济铁路车厢。
三十年代末的青岛火车站
1938年1月10日,日本侵略者第二次侵占青岛,胶济铁路与青岛火车站再次被日本人所强占。
三十年代末的青岛火车站
四十年代初的青岛火车站
四十年代初的青岛火车站
1951年的青岛火车站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历经风雨沧桑的胶济铁路,从此回到人民的怀抱,青岛火车站候车室上方挂上了新中国铁路路徽。
六十年代的青岛火车站
1972年8月13日,青岛火车站前欢迎西哈努克的人们。(逄淑才提供)
七十年代的青岛火车站,右边四根圆柱的地方是检票口。
七十年代末的青岛火车站
八十年代的青岛火车站前广场(王群摄影)
八十年代初的青岛火车站
八十年代的青岛火车站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火车站虽几经改建和变迁。不变的是,这座国内离海最近的火车站,萦绕在城市人民心中的不同记忆。
1983年的青岛火车站
八十年代的青岛火车站
八十年代的青岛火车站
八十年代的青岛火车站
存于无数人记忆中的青岛火车站钟表楼子,第一代钟表已跑了八十多年。
九十年代初的青岛火车站,那时出了火车站,还没有后来的高楼大厦。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火车站开始了大的变迁。1991年,因增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青岛火车站随之扩建,将德建时期的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在原火车站北侧新修建了大型二层候车大楼,另在原站址南重新依原来风格建造了南楼,新钟楼比初始建筑增高了三米,以求与新建候车大楼的比例协调,这次扩建于1993年竣工。
1993年首次扩建后的青岛站,原先的检票口变成了玻璃幕墙的候车室。“青岛站”三个字,移到了新候车室的上方。老候车厅成了售票厅,顶部的烟囱也消失了。
2006年,青岛火车站及前广场(吴正中摄影)
青岛火车站钟楼的第一代钟表是德国本土制作,到1992年7月火车站广场改造时,已运转了近百年。它后来被青岛手表厂制造的钟表所代替,老钟表进入了博物馆收藏。第三次更换的钟表来自烟台钟表研究所,搞不明白新时代的高科技难道还不如百年前的产品。吴正中老师照片中的是第二代钟表,那时的火车站广场上还能看到个体摊贩摆摊的景象。
2007年1月7日,作为青岛火车站改造工程的一部分,24层高的青岛铁道大厦被爆破拆除。这是青岛火车站改造中最大的拆除工程,也是全国爆破楼层最高的工程。曾被称为是“当年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这座建筑,仅存在了不到十六年的时间,
2007年,青岛火车站的又一次改造(王挺摄影)
为适应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和迎接2008年奥帆赛,2007年,青岛火车站再一次遭遇大改造,除了钟楼外,青岛火车站再一次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成为记忆中的又一段过往。
2025年,如今的青岛火车站及站前广场。
2008年8月1日,改造一新的青岛新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新客站由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共五层楼组成,站房沿站场东、西、南呈“U”形布局,同时形成“品”字形广场。
2025年,如今的青岛火车站。
作为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要项目之一的青岛湾广场改造工程,将拆除青岛火车站南侧的部分高层建筑,“出了青岛火车站就能看到海”。2021年2月份开始,青岛国风大酒店、青岛海润大厦、华联商厦等建筑陆续被拆除。
青岛火车站钟表楼115年之前后对比(前者1910年,后者2025年)
回望历史,那些记忆中的画面,老钟表楼子、火车站公园,让无数岛城市民感慨万千。当年喧嚣的站前广场,春节及假期拥挤不堪的车站,各种票贩子、旅社拉客的,几家崂山旅游抢客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