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如果喜欢文章,可以评论,关注!

我一直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从高中到现在,该读书读书,该上班上班,每天两点一线地过。

就在今年三月的一个普通下午,一个二十多年没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加我微信,声称要搞一场“真情重聚”的同学聚会。

那时的我还暗自感动,却不知道这场看似温馨的重逢,竟会变成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01

一转眼,高中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了。

每当夜深人静,我偶尔会翻开那本泛黄的毕业相册。

看着那些青涩的面庞,仿佛时光又回到了1997年的那个夏天。



记得那年中考完,我以中上等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母亲破天荒地做了一桌好菜,父亲也难得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那时候的我,就像所有刚踏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一样,怀揣着憧憬与忐忑。



开学第一天,我穿着崭新的校服,站在富有现代感的教学楼前。

这座承载了无数学子梦想的建筑,将在未来三年里成为我生活的中心。

班主任张老师站在教室门口,一丝不苟地清点着每一个进入教室的新生。

她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穿着深色的套装,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严谨而不失温和的气质。



“同学们,欢迎来到省重点高中。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个集体了。”

张老师的开学致辞不长,却字字千钧。

后来的日子证明,她确实是一位既严格又充满关爱的好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发烧,她不仅让我去医务室。

还特意打电话询问我父母,叮嘱他们注意我的休息。



那时的生活,循环往复却充实。

每天清晨六点,我们在刺耳的起床铃声中睁开惺忪的睡眼,洗漱完就要直奔教室,开始早自习。

我是个不太起眼的学生,成绩处在中游,既不会让老师特别表扬,也不会让家长特别担心。

但每到周五的体育课,我的存在感就会稍微强一些。



虽然篮球打得不够好,可是我特别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在球场上奔跑、对抗的感觉。

现在想来,那种汗水淋漓后的畅快。

那种为对方进球欢呼的纯粹,都是再也找不回来的青春印记。



有一次打篮球,我不小心把球传给了对手,周明还特意跑来安慰我:“没事,失误很正常。”

那时的周明是个阳光开朗的男生,谁能想到多年后……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毕业那年的六月,我们五十六个同学在教学楼前拍了毕业合影,张老师站在中间,笑容温暖。



那天,大家都说要保持联系,要常常聚会。

周明还特别激动地说:“等我们都有出息了,一定要好好聚一聚!”

然而毕业后,能真正保持联系的,也就是关系最铁的那几个。

比如张伟,这些年虽然见面不多,但每逢过年过节总会互道一声问候。



日子就像指缝中的流水,悄然地淌过。转眼间,当年的高中生早已为人父母。

我现在在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做供应链总监。

虽然工作繁忙,但也算是实现了当初对家人的承诺——让生活过得好一点。

去年,我们终于换了一套一百三十平的大房子。

老婆辞去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孩子。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陪儿子看看书、打打羽毛球。

说起来有趣,我这个当年篮球场上的“菜鸟”,现在在羽毛球场上倒是有模有样了。



前几天,儿子指着书房里我的高中毕业照问:

“爸爸,这些都是你的同学吗?你们现在还有联系吗?”

我一时语塞,仔细想来。

除了每年春节和张伟、李军他们互发几条祝福微信,其他同学的近况,我确实一无所知。



生活就是这样,年轻时信誓旦旦的承诺,总会被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冲淡。

偶尔刷朋友圈,会看到张伟转发的一些老照片,下面零星几个同学的评论和点赞。

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面孔,现在大多只剩下了头像和名字。



但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有节奏的忙碌和平淡的幸福正是我想要的。

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驱车前往公司的路上。

我常常会想,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就在我以为日子会这样平静地继续下去时,一个意外的微信申请打破了这份宁静……



02

那是一个平凡的周二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审核一份跨境供应链的项目方案。

突然,手机“叮”的一声,跳出一条微信好友申请。

头像是一张西装革履的商务照,备注写着“高中同学周明”。

我愣了一下,二十多年没联系的同学突然加我微信?

犹豫了片刻,我还是点了通过。没过几秒,对方就发来一段长长的语音。



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老同学,是我啊,周明!这号码是从班长那要的。最近好吗?”

这声音确实是周明,只是比记忆中沧桑了许多。

我礼貌地回复了几句,他却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说他创业多年,现在做得很成功。说着说着,他话锋一转:

“老同学,这次加你就是想说,咱们毕业这么多年了,该聚聚了。

我已经联系了不少同学,大家都很想重温当年的情谊。”

看到这里,我心里泛起一丝温暖。确实,这么多年没见了,能聚在一起聊聊往事也挺好。



正犹豫间,周明又发来一大段信息:“这次聚会我全包了,就当是回报大家这么多年的情谊。

我已经订好了市里最好的五星级酒店,包了个大包间。你放心,一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我仔细看了看日期,是四个月后的一个周六。虽说工作比较忙,但周末应该能抽出时间。



想到能见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重温那段纯真的岁月,我心里也有些期待,便答应了下来。

周明似乎很高兴,立刻把我拉进了一个“九七届三班同学群”。

群里已经有二十多个人,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聚会。

看着群里此起彼伏的语音和信息,曾经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来。

有人还发了几张老照片,那些青涩的面孔,仿佛就在昨天。



张伟也在群里,私下跟我说:“这周明现在混得不错啊,一出手就是五星级酒店。”

我笑笑说:“是啊,看来是真的做得很成功。”谁能想到,这看似温情的重逢,背后却别有用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约定聚会的前一周。

我已经和家人说好了周六的安排,打算好好整理一下自己。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周三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一个紧急通知。

公司的一个重要供应商出了问题,需要我立刻飞过去处理。

这可是整个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后续半年的生产计划。



我立刻给周明发了消息,解释了情况,表示实在抱歉不能参加聚会了。

周明倒是很快回复:“这么重要的工作啊?那确实没办法。

不过真是太可惜了,大家都很期待见到你呢!”

看着他的回复,我心里多少有些愧疚。

毕竟人家花了心思准备,我却要爽约。但工作第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在群里也说明了情况,几个同学都表示理解,还祝我工作顺利。



处理供应商的问题比想象中还要棘手,整个周六我都在开会,和对方的管理层进行艰苦的谈判。

晚上回到酒店,想起同学们正在聚会,便给张伟发了个消息:“聚得怎么样?帮我敬大家一杯。”

然而张伟一直没有回复,这很反常。他平时手机不离手,信息必定秒回。

我也没多想,毕竟聚会正欢乐,估计大家都在推杯换盏,叙旧谈心吧。



直到第二天中午,我才接到张伟的电话。

电话那头,他的语气异常愤怒:“老李,你小子走大运了!你根本想象不到昨天发生了什么!”

听着电话那头的声音,我心里突然涌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看来这个临时出差,反倒成了因祸得福……



03

张伟的声音透着深深的疲惫和愤怒:

“你是不知道,昨天那个聚会简直是场灾难!我现在想起来还一肚子火。”

我连忙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张伟这才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原来,昨天下午三点,大家陆陆续续来到了酒店的豪华包间。

周明确实排场十足,不仅订了最大的包间,还给每个人准备了精美的伴手礼。



“刚开始的半小时还挺正常的,大家互相寒暄,叙叙旧。”

张伟说,“可等人差不多到齐了,周明就开始他的'表演'了。”

只见周明站在会场中央,拍了拍手吸引大家注意,说要给大家放个PPT。

屏幕上打出“创造人生奇迹”的大标题时,张伟就觉得不对劲了。



果然,接下来整整两个小时,周明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如何白手起家。

如何通过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人生逆袭。

“他说他的团队月收入多少多少,还说这个机会得来不易,现在特意优先给我们这些老同学。”



张伟气愤地说,“他直接掏出一堆入会申请表。

说给老同学特别优惠,只要十万块就能加入他的团队。”

我听得目瞪口呆。

张伟继续说,“大家的脸色都变了。班长直接站起来说身体不舒服要走。

周明竟然拦在门口,说什么'成功就在眼前,难道你不想改变命运吗'。”



周明见没人响应,就开始挨个突破。看谁工作不太如意,就说人家“没有商业头脑”;

看谁家境一般,就说“难道你不想让孩子过得更好吗”。

“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和几个人准备走,他又说买点产品也行。”张伟无奈地说,



“有几个同学碍于情面,花了三五千买了些破保健品。

那个李军你还记得吗?他现在开小超市的,

被周明说得都快哭了,最后掏了两万块钱买了一堆他们的产品。”



听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我们当年多么意气风发的大男孩,现在竟然用这种方式坑老同学!

“最可气的是什么你知道吗?”张伟的声音更加愤怒,

“他居然还说这些都是为了我们好,

说什么'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我周明会给老同学指一条明路'。真是恶心透了!”



放下电话,我久久不能平静。这哪里是同学聚会,简直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鸿门宴。

庆幸自己因为出差躲过一劫,但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的深深感慨。

第二天,我在群里看到,已经有同学把这件事捅到了班长建的另一个同学群。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声讨周明的行为,但最后这些愤怒的声音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词——“异化”,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物化和功利。

当年那个球场上汗如雨下却依然笑着的少年,如今竟然把同窗情谊当作生意的筹码。



这让我不禁想起张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做人,得先学会敬畏。”

敬畏什么?敬畏良知,敬畏情谊,敬畏那些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和张伟他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依然保持着联系。



我们偶尔约着吃个饭,聊聊各自的生活,也会谈起那次“魔幻”的同学聚会。

但我们都默契地选择轻描淡写,不去过多评判周明。

或许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和选择。



张伟前段时间说要组织一次真正的同学聚会,就找个普通的餐厅。

叫上关系好的几个人,点几个家常菜,聊聊天。

我欣然答应了,有时候真情就藏在这些简单的日常里。

至于那些带着目的的饭局,遇到了躲开就是了。

你们经历过这样的别有目的的聚会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如果喜欢本文章,或者有什么观点可以发表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同时可以点点关注,账号会持续更新精彩故事,你的评价和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