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长按上方图片购买

2025年1月22日,一场白宫发布会引发的风暴!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站在白宫聚光灯下,抛出一颗“重磅炸弹”:“通过AI技术,仅需48小时,就能从一管血中检测癌症,并为患者定制个性化mRNA疫苗。


埃里森此言一出,全球哗然。

有人高呼“医疗革命来了”,也有人冷笑“硅谷的PPT造梦又开始了”。

这场由川普牵头的“星际之门计划”发布会上,埃里森描绘的AI医疗愿景,究竟是人类的福音,还是资本的游戏?

今天,我们撕开光环,直面真相。


48小时神话:

AI医疗的“终极承诺”还是科幻剧本?

埃里森的承诺堪称“梦幻”:通过血液检测发现癌症→基因测序→AI设计疫苗→48小时内完成。

他宣称,这一技术将彻底改变癌症诊疗,甚至“终结癌症时代”。

消息发布后,最直接的是mRNA巨头Moderna两天股价暴涨18%,中国龙头艾美疫苗单日涨幅超14%。

然而,医学界泼来冷水“48小时疫苗?这是对科学的侮辱”

加拿大肿瘤学家William Makis直言,从基因测序到疫苗生产涉及无数复杂环节,现有技术连“48天”都难以实现,更遑论“48小时”。

确实,埃里森的言论令人期待狂欢,但是这项技术逻辑是否具有“合理性”

AI在癌症早筛(如液体活检)和疫苗设计中的确有突破。

例如,AI驱动的液体活检已能实现94%的肺癌检测灵敏度;BioNTech等公司利用AI加速mRNA疫苗研发的案例也不鲜见。

但是个性化疫苗需经过严格临床试验,而埃里森对安全性、有效性的细节只字未提。

医学博士Berci Meskó警告:“这可能是误导患者的危险承诺”。

“听起来很棒,但现实却遥不可及,所以这很容易误导人。在这些技术安全有效地惠及患者之前,严格的研究、试验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埃里森的“48小时神话”听起来十分宏伟,但是本质似乎是硅谷惯用的“技术愿景营销”——用未来的可能性兑换当下的资本与舆论红利。

当然埃里森的言论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视角,通过融合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将可能彻底改变癌症诊疗方式,目前许多科学家正朝着这一愿景努力。

只不过是,当AI遇上医疗,我们需要的是严谨,严谨,再严谨,而非科幻式的豪言。

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一场5000亿美元的资本狂欢

埃里森的宣言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星际之门计划”的一部分。

这个由特朗普力推、软银和OpenAI牵头的项目,号称要“投资5000亿美元打造AI基础设施”,而医疗仅是其中一环


在OpenAI的 X 官宣文中,软银(SoftBank)、OpenAI、甲骨文(Oracle)和MGX共同构成了“初始股权出资者”,项目主要由软银和OpenAI牵头,软银负责财务,OpenAI负责运营,孙正义还将担任董事长。而Arm、微软、英伟达、甲骨文和OpenAI等公司则合力构成“初始技术合作伙伴”。

其中,软银承诺“立即投入1000亿美元”,马斯克冷水马上倒~

连发三次揭底:“实际到账不足100亿”。




而甲骨文、英伟达等技术合作方,则借势拉升股价与行业话语权。


(超模君暗中观察)

AI医疗依赖庞大的算力。

微软、亚马逊等巨头早已砸下千亿级资金布局数据中心,而“星际之门”不过是这场军备竞赛的新篇章。

当埃里森们高呼“拯救人类”时,真正的战场可能在华尔街和硅谷。

医疗突破的背后,是科技巨头对数据、算力、市场份额的疯狂圈地。

中国企业的机会与反思

别在狂热中迷失

埃里森的宣言,意外带火了中国mRNA赛道。

艾美疫苗等企业被推至台前,与海外技术公司合作开发“AI+mRNA”平台。

在mRNA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中国企业也正在拉平与国际的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经有10多家入局RNA药物的企业,包括圣诺生物、恒瑞医药等,还有10多家专注于mRNA疫苗研发,包括艾美疫苗、沃森生物等。

其中,艾美已掌握mRNA疫苗全流程技术,RSV疫苗中美双报,狂犬疫苗临床数据亮眼。

可以这么说,艾美疫苗无疑在疫苗管线布局和产业化实力方面,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但是要注意了!若盲目追逐“48小时”概念,忽视底层技术积累(如AI算法、递送系统),中国药企可能沦为硅谷巨头的“数据苦力”。


实际上,AI医疗不是“速度竞赛”,而是“耐力长跑”。

中国企业需要冷思考:是蹭热点炒股价,还是沉下心攻克“卡脖子”技术?

给普通人的忠告:

希望可以有,韭菜别乱当

埃里森的愿景点燃了无数癌症患者的希望,但普通人需保持清醒:

千万别被“AI万能论”收割智商税,AI是工具,不是上帝。癌症诊疗的复杂性远超算法范畴。

Moderna股价暴涨的背后,是资本对概念的短期炒作,而非技术成熟度。

AI在癌症早筛、电子病历等领域的应用已惠及大众,这些“小而实”的进步更值得支持。

最后,让科学回归科学,让资本回归资本

埃里森的“48小时疫苗”或许终将实现,但绝非今日。

当科技巨头以“拯救人类”之名行“资本扩张”之实时,我们更需要警惕:医疗的底线是生命,不是PPT上的数字。

未来已来,但请拒绝被“神话”裹挟。

撰文:超模君

编辑:小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易科技、前沿科技、腾讯新闻、虎嗅、澎湃新闻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超级数学建模立场。

大家好,这是【超模君】项目的主理人中大数学博士【大Lee】的个人Vlog视频号,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

喜欢《数学有什么用系列》记得关注超模君Vlog,点赞和点小爱心哦,

一路坚持,靠的是大家!

在这里我会争取日更(大家可以监督),一天一个主题。

在视频号,分享知识,见解,生活碎片,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花絮。

最近在做【优质国货赋能】【安全产品溯源】。也欢迎大家一起做云股东和云监工。

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留言互相讨论分享进步。

点击长按关注

简介:超模君,数学与交叉科学教育自媒体博主,中大数学博士,有俩崽崽和一洁癖的太太。爱分享有用的数学建模知识,爱深挖有趣的交叉科学人物故事,爱为靠谱的现代教育、提升幸福感的产品打call。著有《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数学之旅: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漫画数学: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一份钟数学》(已售罄)、《薛定谔的猫:漫画大科学家的小萌宠》(已售罄)、超模君幽灵魔方、超模君丙烯马克笔等广受大人与孩子们喜爱的作品。

在这里,超模君不定期会有脑洞大开,和你分享一些新研发出来的,小而美的,有故事的,有知识的理工创意产品,期待与您分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