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桂兰,今年62岁,退休前在小县城的一家国企上班,虽然只是个普通职工,但好歹赶上了好时代,单位效益不错,退休后每月能拿6000块钱的退休金

这在我们这个地方,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

我丈夫五年前因病去世,那时候我刚退休,本想着两个人一起安享晚年,谁知道老伴走得那么突然,连句话都没留下。我伤心了很久,但人终究要活下去,尤其是我还有个儿子。



我只有一个儿子,叫赵明,今年35岁。他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县城工作,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工资不算高,但也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他结婚五年了,媳妇叫刘芳,比他小两岁,是外地人,婚后辞职在家带孩子。孙女今年四岁了,活泼可爱,我很喜欢她。

儿子儿媳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平时开销大,房贷、孩子的奶粉尿布、各种日常花销,样样都要钱。



儿子工资不高,媳妇又没上班,每个月都得靠我补贴一点。起初是我主动给的,想着他们压力大,我帮衬点没什么,毕竟一家人嘛。

后来媳妇习惯了,每个月月底都会找借口跟我提钱,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渐渐地,我每个月6000块钱的退休金,几乎有5000块都进了他们家。

我自己呢,平时花销很少,买点菜,偶尔去跳跳广场舞,最奢侈的消费就是每年给自己买两身新衣服。



别人都羡慕我有个孝顺的儿子,可实际上,我每个月几乎都在“资助”他们,反倒是他们很少主动关心我。

直到那天,我去菜市场买菜,无意间看到了亲家母,她正在一栋新房前打扫卫生,脸上满是笑意。那一刻,我的心忽然凉了半截。

我站在菜市场门口,手里还提着刚买的青菜,愣愣地看着远处的亲家母。她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手里拿着拖把,正在门前擦地,脸上满是喜悦。



亲家母也看到了我,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打招呼:“哎呀,桂兰姐,你怎么在这儿?”

我勉强笑了笑,心里却翻涌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买菜啊,刚好路过。你这是在……”

“哦,这不是给小芳和明明的新房打扫嘛!”她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笑得合不拢嘴,“房子刚装修好,过段时间他们就搬进来了。”

我脑子“嗡”地一声,差点没站稳。新房?什么时候买的?怎么从来没听儿子提起过?我强作镇定,装作不在意地问:“这房子……是你们家买的?”

亲家母一脸自豪:“对啊,小芳不是一直想在县城有套自己的房子嘛?她爸前几年做生意赚了点钱,就给她全款买了一套,这样以后她和明明住着也踏实。你看,这装修得多好,家具家电全是新的。”



她说得轻飘飘的,可我听得心里发凉。

五年来,我每个月省吃俭用,把大半退休金给他们,想着帮他们减轻负担,让他们过得轻松点。可儿子儿媳却从没跟我提过,他们已经有能力全款买房,而我却还在傻傻地贴补他们的家用。

我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里的失落,勉强笑道:“那挺好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房子,住得舒服。”

“是啊,”亲家母得意地笑了笑,“到时候你也可以常来玩啊。”



我随便应付了几句,匆匆告辞。回到家,我把菜放在厨房,坐在沙发上发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晚上,儿子回来了,照例是媳妇在厨房忙碌,孙女在客厅玩耍。我盯着儿子,心里有一堆话想问,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吃饭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故作随意地问:“明明,听说你们买新房了?”

儿子愣了一下,随即看向媳妇,刘芳明显有些心虚,低头夹菜装作没听见。

“妈,你怎么知道的?”儿子放下筷子,脸上有些尴尬。

“今天买菜路过,看到你丈母娘在打扫卫生。”我语气平静,但眼神却紧紧盯着他,“怎么,从来没听你们提过?”

儿子搓了搓手,支吾着说:“妈,这房子是小芳爸妈买的,我们也没花钱,想着等搬进去再跟你说……”

“没花钱?”我冷笑,“那我每个月给你们的五千块呢?你们不是说日子紧巴巴,房贷压力大,需要我帮衬?”

儿子脸色一变,刘芳终于抬起头,小声说:“妈,我们确实有压力啊,孩子上幼儿园要钱,日常开销也不少……”

“少跟我绕弯子。”我冷冷地打断她,“五年了,我每个月拿退休金补贴你们,你们说日子难,我信了,可你们却瞒着我买了新房。既然你们有钱买房,为什么还要拿我的钱?”

儿子低下头,沉默不语,媳妇的脸色也变得不自然。

我心里一片凉意。原来,我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提款机。我以为自己是在帮他们,实际上,他们早已把这一切当成了理所应当。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回忆起这些年,我越想越觉得自己可笑。丈夫去世后,我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生怕他过得不好,生怕他压力大。可我却忘了,儿子已经是个成年人,他应该学会自己承担生活的重担,而不是靠着我这个老太太来维持日子。

第二天一早,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拿出手机,给儿子发了一条消息:“以后我的退休金,我自己留着,不再补贴你们了。你们有自己的房子,日子也能过得下去,就不需要我再操心了。”

儿子很快回了电话,语气急切:“妈,你怎么了?是不是昨天的事让你生气了?”

“不是生气,是想通了。”我语气平静,“你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房子,该学会独立了,我不想再做你们的经济支柱。”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儿子叹了口气:“妈,我知道了。”

挂了电话,我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为儿子操心,可是人老了,终究还是要学会为自己而活

后来,儿子确实没有再向我伸手要钱。日子照样过,他们依旧住进了新房,而我,也开始真正过上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爱得太多,反而会让人习惯依赖。适当地放手,未必是坏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