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浙江省上虞籍新四军老战士徐达庆,于2025年2月18日17点45分逝世,享年103岁。
据悉,徐达庆一门忠烈,举家抗战。他出生在上虞县驿亭镇横塘徐家岙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上虞县工作委员会就设在这里。徐达庆的兄长徐涤生便是徐家岙开展革命活动的奠基人。徐达庆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与他的成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徐达庆
公开资料显示,徐达庆,1923年12月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在后方参加抗日宣传,向学生教唱抗日歌曲。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迄今上虞党龄最长的党员。
1945年10月,随四明专署干部大队北辙,11月到达苏北涟水,进新四军第一纵队三旅教导团学习。学习结束后,分配至纵队炮兵团后勤处工作,历任炮九师十七团军需、军需主任,师军需科长等职。1958年5月,转业到安徽六安专署霍山县任监察室副主任。随后赴北京参加监察部监察训练班学习。12月,回原单位履职。1959年9月调回上虞。10月,任上虞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61年11月,调任百官区副区长。翌年8月,调任下管粮管所所长、党支部书记。期间,于196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1972年10月,调任国营丰惠米厂党支部书记。1981年2月离休,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
在部队期间,历经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及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曾荣立三等功2次、四等功1次,荣获解放奖章及各种战斗纪念章多枚。2004年被评为上虞市“五好老干部”。
离休后的徐达庆,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了解时事。老人常言:“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人老了,精神不能老。我的兄长徐涤生在赴陕北途中壮烈牺牲,弟弟徐少军也在兄长的影响下,参加了浙东新四军,比起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我们活着,已很满足。”
▲徐达庆生前到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追思缅怀当年的革命战友
少年革命,一门忠烈
翻开徐达庆的红色过往,他和兄长徐涤生、弟弟徐少军兄弟仨,一门忠烈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这段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令人敬佩不已。
徐达庆曾说:“我是在阿哥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兄长徐涤生失学回家。他是个进步青年,回虞后组织抗日救亡队,宣传抗日思想。1938年5月由中共上虞县工委书记陈树谷介绍入党。他在家乡筹办起私立兰阜小学,任教老师大多是地下党员,以学校为掩护,给徐家岙村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带来了革命的火种。徐达庆作为当时的学生很快投身到革命的洪流。
1939年5月,上虞县工委原设在百官后郭乡,1940年10月暴露之后,就转移到了徐家岙徐达庆家里。1940年3月,年仅17岁的徐达庆因政治素质过硬被吸收入党,成为当时全县120多位地下党员中的一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形势急转直下,党组织决定把政治面貌已暴露的10多位骨干从上虞撤离。在上虞政工队任指导员的徐涤生也在其列,临行前他对弟弟徐达庆说:“今后条件会很艰苦,我们甚至会掉脑袋,但革命的火种决不能熄!”1943年,徐涤生在赶赴陕北途中壮烈牺牲。
在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那个年代,许多党员都从县工委驻地徐家岙秘密撤离了,最后村里只留下徐达庆一名党员。在最困难的时期,他配合组织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带领民兵小分队护送同志、传递情报、铲除汉奸,干得轰轰烈烈,得到党组织的多次嘉奖。
1943年7月,他把弟弟徐少军秘密送到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上虞自卫大队参加集训,后来参军加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并于1946年入党。
▲徐达庆和潘筱花夫妻俩晚年合照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个月,徐达庆、徐少军兄弟俩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从杭州湾渡海北上一路打退沿途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抵达苏北后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
3年多的解放战争,他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数次立功授奖并成长为一名连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徐达庆来不及回家看望母亲和妻儿。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又随志愿军赴朝作战,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雨腥风的考验。
【资料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中红网、上虞区融媒体中心、上虞党建网等】
编辑:李影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