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的一天,位于美国纽约的一个摄影棚内,摄影师弗里德曼和录音师里特纳等工作人员正在等待着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神秘的客人既不是美国当时的商业巨头,也不是知名的电影明星,却受到了福克斯公司高度的重视。
也就在这一天,在这一间录影棚里,他们一条极具历史价值的罕见视频即将诞生。
随着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一个穿着华丽清朝服饰的女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她手捧着鲜花,脚踩着花盆底的鞋,笑盈盈地走进来。
这个女子。曾经可是紫禁城里的一位大红人,紫禁城里的红人为什么会出现在纽约?她是谁?视频里的内容又是什么?
这段视频的标题上写着:“德龄公主关于世界和平的演讲”对于被称作德龄公主的女子,是怎样的一段经历呢?
德龄公主原名裕德龄,1886年出生于武昌,父亲裕更是一名四品官员,后来担任外交官前往日本和巴黎。自1895年开始,年仅9岁的德龄以及全家人随父亲先后出使日本和巴黎。
直到1903年春天回到北京,由于母亲是个法国人,再加上数年国外生活,德龄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精通各国国情,还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成为了一名知识女性。
那时候的大清国正是慈禧掌握国家大权的那段时间,此时的大清帝国虽然表面还维持着光鲜,但实际上引入一艘千疮百孔的大破船,行驶在暗礁密布的航道上。
1900慈禧不顾劝阻向八国宣战,可当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慈禧又扔下一切不管不顾,携光绪仓皇西逃了,直到1902年才回来,此时的宫中已经是一片狼藉,各式各样的花瓶碎了一地,代代相传的古玩也破的破,摔的摔,宫里的亭台楼阁都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此时的慈禧明白,当务之急就是要挽回自己一时的信誉,保住独裁的统治地位。
于是她开始投降媚外,急于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于是就想找一个懂外语的宫女陪伴在身边,后来得知裕更的女儿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便下旨召裕更夫人带德龄容龄荣陵姐妹到颐和园。
见到裕德龄姐妹后,慈禧太后非常高兴,便把她们留了下来。德龄就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外语才能,和天生伶俐的口才成为了慈禧的御用翻译官。
在德龄和慈禧的接触中,她发现当时的慈禧身为一国之主,却对西方的了解十分片面,他常常向德林提出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比如说外国人生病都吃什么药,听说他们吃药片,药片是什么?
外国的传教士是不是总是拐骗中国的小孩把他们的眼睛挖出来做药呢?当时的慈禧可以说对西方的东西既排斥又好奇,她道听途说了很多的传闻。
德龄入宫以来变成了慈禧的百科全书,对慈禧的好笑地提问一一解答,她广阔的见识很快便赢得了慈禧的喜爱。
1903年的一天早晨,许多大臣就在养心殿门前等候着慈禧的到来,原定今天是早朝的日子,可现在8点已过,却迟迟不见慈禧的影子。
慈禧是因为什么事耽误了吗?大臣们在门口等了许久,慈禧才姗姗来迟,而在整个上朝过程中,慈禧都心不在焉,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事儿似的,从他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出来,他正急着结束这次早朝。
果然平日里能开几个时辰的早朝,今天只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到底是什么事儿?
让慈禧如此的魂牵梦萦,原来最近慈禧迷上了一个从西方传入的玩意儿,照相机。今天的早朝也是因为拍照才耽误时间而为,而为他拍照的摄影师正是德林的哥哥裕勋龄。
后来他成了慈禧的御用摄影师,为慈禧拍下了她人生第一张照片。
在照相的过程中,慈禧对德龄的喜爱逐步加深,从外面回来的小姑娘给他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和新鲜感。再加上德龄诚实敢说的个性和老练的工作作风。慈禧对她很快建立起一层信任。
受宠后的德龄在宫中的生活过得无忧无虑,此时的她依旧对皇宫抱有无限的幻想,但是一个人的出现却使德龄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个人就是光绪皇帝,其实德林早就见过光绪了,几次早朝的时候,他在慈禧身后的屏风里还偷偷窥视过他。她发现光绪帝很奇怪,他就像个摆设,根本就没有皇帝的样子。
虽然有时候慈禧也让他问话或者征询他的意见,但光绪话总不多,有话也只是迎合慈禧的意思,德龄觉得他看起来很木呆头呆脑的。
德龄在宫中那段时间不仅要给慈禧做翻译,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光绪帝学英语。
但她后来在与光绪更多的接触中,她慢慢发现其实光绪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
后来因为变法失败,慈禧对此光绪长期软禁。除慈禧安排的人之外,不准见任何人。
纵观历史,我们知道,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光绪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此时的光绪是多么的郁闷,他出入宫时缺少关爱,变法之后政治失意,珍妃死后一冷心灰,到现如今他又是孤立无助的,而德龄的出现却又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光亮。
在漫长的时光里得令很快就跟这只文新的光绪帝熟了起来,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同时就在这段时间,德龄也亲眼目睹了对自己万般宠爱的太后冷酷无情的面孔。
这天早晨,德林打扮好了,到慈禧宫中去请安。当到达太后的卧室就发现,太后因为背疼,情绪非常不好,而偏偏今天给慈禧太后梳头的太监又病倒了,太后有一个古怪的规矩,那就是梳头发的时候不允许有头发掉落,这怎么可能呢?
以前太监是比较机灵,有头发落下来的时候就偷偷地自个藏起来,可今天太监他是个老实人,他见到有头发落下来,这顿时手足无措了。
太后在镜子里看他慌慌张张的样子,便问道,有头发掉下来吗?这太监诚惶诚恐地说说,太后顿时大怒,叫道,替我把它放回头上去,粘牢它。
这太监顿时吓哭了,跪在地上不断地请罪,可太后依旧没有消气,事后叫人当面重重责罚了他,德龄从来没有看过这么血腥的场面。这让德龄感到非常的害怕。
这些小事情尚且如此,要是真的轻易向慈禧提及政治方面的大事情,自己岂不是以身犯险,本来她想推动新政劝太后维新,还要找个合适的时机才能说。
可是一件事的发生却让德林彻底明白,说服太后到底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慈禧对德龄的信任逐步加深,他让德龄常伴自己左右,而且还给他新增了一项工作,口译、英文、报纸和简讯给自己听。
1904年10月,慈禧七十大寿的日子临近,为了布置太后大寿,宫里宫外忙开了锅,恰逢10日前又下了大雪,布置起来就更麻烦了,可太后却兴致很好,他特别喜欢在下雪天出游,
因此他找来德林姐妹给他供上颐和园,还专门叫来了德龄的哥哥,称这是照相的大好日子,当一众人到达颐和园时,那里已经是一片银白色的冰雪世界。
德龄毕竟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孩子,看到眼前的美景,他暂时忘却了在宫里所见的一切,忘却了心里的遗憾。她亲密地挽着慈禧沉浸在这洁白无瑕的世界,但他们谁都不曾想到,这是他们在宫中最后一次陪慈禧愉快的游玩。
就在举行70寿辰的万寿节时,慈禧太后当场破格封赏德陵容陵为郡主,不料随着封赏的到来,这对姐妹在宫中的生活也将告一段落。原本高高兴兴的两人,隔天就接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他们赶忙向慈禧申请出宫,不久父亲病情好转,德龄只身回到了宫中。
第二年,德龄再次收到父亲病危的电报,便决定立即去上海。临行前他向慈禧告别,尽管大家都很不舍,但心里也都明白,这一别恐怕是再也不可能相见了。
德龄离宫后开始讲起。当时德林在上海认识美国驻沪副领事塞迪斯雷蒙德怀特,两人一见钟情,后坠入爱河。很快1907年5月,与怀特在上海举行婚礼,并在上海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此时的德林虽然离宫已久,却还惦念着宫中的生活。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自己离宫三年以后,竟然同时得到光绪和慈禧的死讯。
得知这一消息的德林心情非常复杂,他知道在历史的洪流中,自己的力量太过微小,但心中仍对自己当时的无力和妥协感到遗憾和内疚。
就在此刻德龄决定开始把在宫中的生活记录下来。于是她写下了《清宫二年纪一书》。自此一鸣惊人,一版再版,成为当时流行一时的畅销书。
也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至此统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灰飞烟灭。
值得注意的是,德林对于公众的生活的描述事无巨细,但对于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民国建立等,这些后来极其重大的历史节点,人们却找不到德龄相关的感受。这也许也能多少透露出德龄对于那段宫廷岁月复杂的情感。
她的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让外国人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当时的中国。也就在这个时候,德龄公主名号在国外流传开来
不久后德龄随丈夫搬到了美国洛杉矶。在美国德龄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公益集资上,为了帮助积贫积弱的中国,他去各处发表演说,令德龄难过的是,当时西方许多的民众并不了解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德龄很苦恼,怎样才能让世界注意到中国呢?
1930年一个机会来临了,这一年德龄接受了美国福克斯影音新闻的采访,也就是我们开头我们所说的那段视频。
为了这段视频,德林可是费尽了苦心的,在拍摄的当天,他特意穿着慈禧太后送给他的长袍和珠宝,以中国公主的身份出境。在镜头前得令极力呼吁和平,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他的呼声。
德龄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丈夫过的生活也算幸福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玄机,在1944年美国加利兹尼亚州一家酒店前,发生了一起惨烈的车祸,一个亚裔女子在酒店前的十字路口被一辆疾驰货车撞到,当场身亡了。这个女子就是德龄。
原来德龄与丈夫怀特结婚没几年,便生下了儿子小赛迪斯。他天生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给德林带来了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还没能尝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便得了肺炎,最终医治无效而亡。在儿子去世后不久,丈夫移情别恋离开了德龄。德龄伤心欲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萎靡不振。
1935年伤心至极的德龄,曾最后一次独自回国探亲,她在上海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意在排遣心中的愁绪。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被中国巨大的变化所震惊了。
1935年德龄回国的这一年,22个县沦陷,北京学生的129抗日救亡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副景象无疑给德龄的心带来一击暴击。可当德龄看到了用生命在奋起反抗的人民,看到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中国,当年在宫里被打碎的热血,此时又重新被燃起了。
德龄积极响应抗日,与海外同胞一起筹集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运回国后,再分别运往抗日根据地。由于史料的缺失,更详细的故事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可以确定的是直至意外去世,德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着。
去世前德龄只身搬到伯克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汉语课程授课过程中,他常常饱含深情地讲起在宫中的那两年时光。
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个人在历史的进程中犹如河流中的沙子,总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回头来看,德龄虽深知自己人微言轻,却没放弃过心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