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正文

对于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协会会长廖志略来说,刚刚走过的2024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在多方努力下,化橘红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家乡产业发展自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化橘红进入药食同源新赛道,乡亲们的增收致富路更广阔了。”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代表,廖志略始终将履职建言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相结合,为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化橘红特色产业献计出力。今年,他继续瞄准乡村产业振兴话题,希望能集聚力量搭建化橘红“出海”的桥梁,带动更多乡亲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乡亲们的呼声就是行动号角”

今年元旦刚过,一场“南药北上”的推介会在北京市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150多家化州化橘红企业深度参与供销对接,推动化橘红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从粤西的山野林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是化州化橘红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推动者,廖志略深知背后的艰辛历程。

化橘红是一味原产自化州的道地中药材。当地有从业者约35万人,廖志略也是其中一员。扎根乡土的10年来,廖志略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带动超过3000名村民种植化橘红增收致富。

期间,产业发展的困阻也常常引发廖志略的思考。他注意到,长期以来,化橘红属于药品范畴,无法实现食品开发流通,这不利于化橘红产业长远发展,“尽管民间早有食用化橘红的习惯,但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食品身份’。”

近些年,“推动化橘红进入药食同源目录”逐渐成为全行业的呼声。廖志略表示,在茂名把化橘红列入“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名录下,化州亟须通过多元化开发,延长产业链条。而推动化橘红进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是绕不过的一道必答题。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廖志略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为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发声。去年,他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化橘红药食同源批复工作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回应;8月下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地黄等4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公告》,化橘红“药食同源”正式得到认定。

“乡亲们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廖志略说,人大代表的身份赋予了他更多社会责任感,自己要努力发挥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坚持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声。

期待更多粤味土特产走向世界

今年是廖志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3年。有了前两年的经验,他感觉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他说,今年打算聚焦进一步做强化橘红产业建言献计,希望推动更多粤味优质土特产走向世界。

近一年,廖志略步履不停,身影常常出现在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展会现场,亲身当起化橘红“推介大使”。连日来,他把一线走访收集的民意诉求,以及自己投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整理成建议,准备带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眼下,我们有了好产品,更要在守正创新中讲好背后故事,加快搭建化橘红‘出海’的桥梁。”今年,廖志略计划提交《推动化橘红中药文化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建议》。他认为,应从国家层面加强化橘红炮制技艺、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的系统性保护。

此外,廖志略将目光投向了“三农”微短剧,“微短剧成本低、传播快,是讲好乡村故事的新载体。”去年底,他再次参与微短剧《化州化橘红 天下第一红》的拍摄工作,通过“穿越剧情+非遗技艺”的创新形式,让年轻一代感知化橘红的文化魅力。他建议,要搭建多方联动的创作机制,政府应给予流量扶持和政策补贴,让更多农产品能实现文化“破圈”。

一年来的密集调研走访中,交通路网问题也给廖志略留下深刻印象。“化州北部山区是化橘红核心产区,但交通闭塞制约了农产品运输和旅游资源开发。”他算了一笔账:交通路网优化升级后,化橘红物流成本可降低约30%,还能带动“化橘红+文旅”产业融合。

“这是一件利好长远的民生实事,也是我近期在一线调研的重点课题,我要把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带到两会上。”廖志略说。


记者手记

筑梦沃野 为农代言

在粤西大地,一颗小小的化橘红果,承载着乡村产业振兴的希望,也映照出一名“90后”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初心。

从推动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到带着土特产走向国际舞台,廖志略的履职实践彰显着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面对家乡产业发展所需,他深入调研、积极建言,推动35万从业者的心声成为了现实;面对市场拓展的难题,他化身“推介大使”,努力以新思路打开新局面,期望为农产品“出海”搭起文化桥梁。

廖志略的履职故事,是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对群众呼声的深切回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更多这样的有志青年:脚下沾着泥土,心中装着责任,把身子扑下去,把民意带上来,以实际行动谋划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国家更美好的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