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绘就新图景 联农带农结实致富链——山阳县深化苏陕协作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漩、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的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本着“山阳所需,六合所能”的原则,紧扣市场导向、民众所需,充分发挥山阳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六合帮扶力量优势,通过产业联动、完善服务体系、结实联农带农链条、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等方式,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展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着力推动山阳农旅产业融合、转型升级,打造了法官庙、陆家湾、茶创小镇等一批农文旅综合体,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促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主要做法
1
一是注重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发展蓝图
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点施策,有重点地突破、有梯次地培育、有计划地实施。先后推动法官庙村高标准编制了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规划、法官秦岭原乡规划、法官庙村乡村旅游提升思路等,陆家湾村编制了创建国家3A级景区规划,以及黄花岭茶创小镇建设规划等,紧扣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守护原生态、传承原文态、留住原居民,构建了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空间格局,坚持一张蓝图会到底,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2
二是注重设施完善,全力补齐发展短板
充分发挥苏陕协作政策优势,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先后投入苏陕协作资金3866万元,对法官庙村核心景区80余户民居统一改造提升,完成串户路硬化和生态停车场等工程,景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陆家湾村完成通组产业路建设2.2公里、民居改造50户,修建1.7公里环山路1条、3600平方米农产品转运场1个,实现各产业基地间道路闭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3
三是注重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发展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好用活苏陕协作项目资金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投入苏陕协作资金2250万元,支持法官庙村以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观光、研学旅行、康养度假等新业态,着力打造三产融合样板区。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716万元,支持陆家湾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恋家农产品体验馆、蒙太极水世界、忆恋康养中心等13大类项目,着力打造集生态康养、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旅游综合体。投入苏陕协作资金600万元,支持茶创小镇“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新建黄花岭有机生态观光茶园500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无性系白茶良种移栽茶园200亩,同步建设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特色茶文化体验区等,有力推动茶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
4
四是注重联农带农,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群众+村集体”等模式,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制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方式,坚持因户施策、分类联带,建立健全“带得久、带得稳、带得实”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农户投身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经营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好格局。法官庙村先后建成茶叶、水稻、油菜、莲菜、艾草、中药材6个特色产业基地,带动2100户群众入股分红,直接解决1000余人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5000元。陆家湾村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金、入股分红金、公益岗薪金、产品销售金、三产服务金6个渠道,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6%。茶创小镇形成了茶农通过流转茶园得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茶叶出售获现金的“一地生三金”模式,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取得成效
1
一是丰富了和美乡村内涵
坚持将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与农旅融合发展一体推进,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有力推动和美乡村时代画卷在山阳徐徐绽放。法官庙村先后获评为“国家美丽宜居村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陕西省十大魅力乡村”等荣誉。陆家湾村入选首批陕西省魅力休闲乡村名单,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苏陕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市级首批秦岭美丽乡村示范村。茶创小镇入选陕西省茶旅融合精品景点线路推介。
2
二是打造了特色产业品牌
坚持将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同步推进,通过品牌化的方式,着力将产业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法官庙村主打“秦岭原乡▪田园法官”品牌,推出田园风光、旅游网红打卡、茶文化民俗3张名片,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已成为游客来山必打卡地。陆家湾村成功打造“和美康养地▪恋恋陆家湾”农旅康养品牌,“九眼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被誉为山阳“九眼莲之乡”。茶创小镇茶产品先后荣获上海国际茶博会银奖、陕西省茶叶金奖等奖项,“千木春”“莲花翠茗”等产品先后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3
三是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
坚持在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旅游服务短板和弱项,稳步提升保障能力,完善供给体系,持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法官庙村用闲置民房打造民俗区,把草编、竹编、藤编、酿酒等工艺进行集中展示,并和当地传统茶文化进行结合,满足游客参观、消费、体验需求。陆家湾村建成室外游泳池、气膜水上乐园、民族主题餐厅、滨河商业街以及喜柿山居民宿集群等,精心为游客量身打造康体养生、休闲度假项目。茶创小镇建成600亩集婚纱摄影基地、茶尖飞屋、山顶塔楼风车、茶海漫步悬空栈道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区,成为游客体验采茶、休闲度假的打卡地。
4
四是激发了农户内生动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大力提升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山阳县通过苏陕协作,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流转、投劳务工、三产服务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同时强化特色产业技术跟踪服务、产品线上线下直销到户和创业就业培训,打消了农户对发展产业信心不足的顾虑,激发了农户主体意识、增强了农户主体能力,形成增收的强大合力,有效激发农户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的内生动力。法官庙村引进企业、发展合作社和培育家庭农场8个,培育产业大户11户。陆家湾村发展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5个,发展各类产业大户15户,培育致富带头人6人,实现“输血”变“造血”促农增收。
经验启示
1
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村庄规划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法定依据。山阳县始终秉持“行家出手,事半功倍”理念,邀请专业团队,因地制宜科学系统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把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生产加工、特色文化挖掘、特色民宿打造作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结合点,因地制宜做强休闲观光农业,创新思路举措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
二是必须突出功能完善
功能完善的基础和服务设施是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游客体验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山阳县在持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持续强化配套服务设施供给和服务水平提升,打通内联外畅“神经末梢”,着力建设生态优良、景色优美、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完善的和美乡村,提升游客体验感。
3
三是必须推动融合发展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构建全产业链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山阳县始终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依托当地既有产业和资源禀赋,结合旅游产业蓄势待发的新形势,规划出一条“规模化农业+初深加工+观光康养”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全新发展链条,有力拓展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4
四是必须强化联农带农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群众增收。山阳县在深化苏陕协作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联农带农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探索实践“产业联农、主体联户、园区联村、资产联股”等联带路径和机制,既解打消了群众不愿干的顾虑,又解决了群众不会干的困难,有效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