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党军的失败,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战略决战的阶段。继东北全境解放后,国民党军的主要力量除华北傅作义部外,几乎都集结在徐州。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中,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被合围于碾庄地区,最终被歼灭。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国民党军第12兵团被合围于双堆集,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手中仍握有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和李弥兵团三个机械化兵团。这三个机械化兵团是国民党军扭转徐蚌战局最后的希望,只要这三个兵团能够安全地、及时地撤到蚌埠与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回合,徐蚌就还有文章可做。此时的杜聿明又想起了国防部的郭汝瑰,如果撤退计划被郭汝瑰知晓,那么国民党军无论如何也是撤不到蚌埠的。果然不出杜聿明所料,国防部中经郭汝瑰策划,命令徐州集团向淮阴淮安方向的撤退。这时,粟裕将军也正在急切地关注杜聿明集团的撤退方向。因为杜聿明集团无论是撤向蚌埠还是和第12兵团会合一处,对整个淮海战局都是极为不利的。
杜聿明深知向淮阴、淮安方向撤退,三个兵团将会被全部歼灭。所以,杜聿明与郭汝瑰上演了一场反间计。对国防部的命令阳奉阴违,意在于向郭汝瑰传达错误的撤退方向,让徐州的三个机械化兵团向萧县、永城方向撤退。
而郭汝瑰对此并不知情,仍向粟裕提供徐州集团向淮阴、淮安方向撤退的情报。粟裕将军对这个情报并不信任,认为杜聿明不可能走淮阴、淮安方向,十分纠结。不过,粟裕还是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在萧县、永城方向上布上埋伏,这也成为华野日后成功围歼杜聿明集团最重要的一步。但是,杜聿明心里明白,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恋战就不能放弃徐州,其实就是要以牺牲12兵团为代价,安全地退到蚌埠了。
可是,杜聿明的反间计最终被蒋介石的一纸命令给彻底破坏了,杜聿明集团被迫向双堆集方向攻击前进,前去解救第12兵团。此刻,杜聿明才真正地意识到国民党军已在淮海战役中彻底垮掉。最终,杜聿明集团的三个机械化兵团被合围于陈官庄,近30万国民党军精锐力量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