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计划于2月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以确定新任总理人选。20日晚,德国主要政党领导人进行联邦议院选举前的终极辩论,在经济、安全、外交等多方面进行政治理念的交锋。


目前德国民调显示朔尔茨率领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始终徘徊在第三大党的位置,落后于弗里德里希·默茨领衔的联盟党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由基民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组成的中右翼最大在野党联盟党支持率以30%左右大幅领先,有望胜出,但新政府大概率还是一个“大拼盘”。选择党在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的议会选举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不仅在德国政坛引发震动,在国际社会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选择党吸引了不少来自德国东部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的支持者,在年轻人中也颇受欢迎,该政党奉行反欧元、反欧洲一体化、反移民等主张,但并不承认“极右翼”标签,自称“保守主义”“自由至上主义”。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倘若选择党崛起,将会给欧洲带来更多的变数,欧洲的政治版图也将更为割裂。

德国早期受中东地区战乱影响,大量难民涌入,时任总理默克尔张开双臂欢迎,只要进入德国国境,就可以获得避难权(申请成功率接近100%)。这是德国对人道主义价值的坚守,也是为二战历史赎罪,力图扭转国家负面形象;在现实层面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归根到底,德国有强大的财力作为支撑。

不过,金钱难以解决后续困境,大批难民的到来挤占社会下层民众的社会福利、住房和工作机会,大量未能进入就业市场的难民要靠政府救助,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尤为严峻的是宗教层面的融入问题——难民大都以穆斯林为主,存在文化差异和信仰鸿沟,比如伊斯兰教的着装规定,这让伊斯兰教难以融入信仰基督教以及世俗化的德国社会,多发的难民恐怖袭击案也让伊斯兰恐惧症蔓延。

难民潮也加剧了国家层面的割裂。德国选择党认为移民在宗教和文化层面难以融合,它从2015年起着力抨击默克尔同意接收大量难民,政治影响力突飞猛进,2017年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成为议会第三大政党,对主流政党形成了严峻挑战。

对于此次大选,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表示如果能上台执政,德国将在100天内“关闭国门”,完全关闭边境,大规模遣返没有证件的非法移民。然而,此举不仅背离德国的民主价值观,也会阻碍欧洲内部自由移动的申根协定,削弱欧洲的向心力。

此外,在能源问题上,选择党主张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推动德国政府和欧盟尽早结束对俄制裁,在魏德尔看来,对俄制裁伤及自身,殃及德国工业。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1月11日表示,如果德国选择党能够在下个月的联邦议院选举中获胜,将推动重启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她称,该党需要让德国“再次伟大、富裕和安全”。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决定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这抬高了德国能源成本,大众等德国汽车制造业企业和零配件企业纷纷关闭工厂并裁员。


1月29日,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主导的《移民流入限制法》在选择党支持下获得通过,这冲破了选择党与主流议会事务隔绝的防火墙。民粹主义右翼政党在法国、奥地利、荷兰、波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也表现抢眼。虽然德国选择党掌权的概率不大,但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的崛起将给欧盟的团结与凝聚力带来严峻考验。

(大众新闻记者 周世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